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是中國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女權運動先驅,其名字和生平都具有深刻含義與曆史價值。
秋
本義指莊稼成熟收獲的季節,引申為成熟穩重、功成名就。在名字中寄托了家族對收獲與成就的期許,也暗合她人生後期思想成熟的軌迹。
瑾
意為美玉,出自《楚辭》“懷瑾握瑜”,象征高潔品德與堅韌精神。此字呼應了她“鑒湖女俠”的自號,彰顯其“甯為玉碎”的革命氣節。
生平概覽
出生于福建,祖籍浙江紹興,原名閨瑾,後改名瑾,字競雄。1904年赴日留學,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創辦《中國女報》,倡導女權與革命。
革命活動
與徐錫麟策劃皖浙起義,任大通學堂督辦,組織光複軍。1907年因起義失敗被捕,就義于紹興軒亭口,成為首位為革命犧牲的女烈士。
曆史貢獻
秋瑾的名字與事迹共同構成了“追求平等、舍生取義”的象征。她的詩詞充滿“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的豪情,其精神至今仍激勵着性别平等與社會進步事業。
《秋瑾》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名字,人名中常用的“秋瑾”是指中國曆史上的女性革命烈士秋瑾。秋瑾是清朝末年的政治活動家和革命烈士,她積極參與反清起義活動,并為推翻封建統治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根據《康熙字典》的拆分規則,秋的部首是禾(hé), 瑾的部首是玉(yù)。秋的筆畫數量為九劃,瑾的筆畫數量為十劃。
秋瑾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秋瑾」。
在古代,秋瑾的寫法并沒有太大改變,主要區别可能在于字的排列方式和一些字的形狀。然而,古代字的書寫風格與現代有所不同,字形更加筆畫繁複、布局較為松散,呈現出古樸的藝術效果。
1. 秋瑾将她的一生奉獻給了革命事業。
2. 秋瑾堅定而勇敢地面對了生命中的困境和挑戰。
3. 為了民族獨立和自由,秋瑾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
1. 秋風瑾韻
2. 秋草瑾花
3. 瑾瑜
秋瑾的近義詞可能較難找到,因為秋瑾是一位具體的曆史人物名字。如果要找近似意思的名字,可以選擇與秋瑾有相似含義的名字。
秋瑾的反義詞指的是與秋瑾相對立的名字,可以根據意思相反或相似的名字來尋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