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母陀羅的意思、母陀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母陀羅的解釋

佛教語。梵語譯音。意為印契。指以手結成的各種印形。《楞嚴經》卷六:“故我能現衆多妙容,能説無邊秘密神呪,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亦省作“ 母陀 ”。 宋 黃庭堅 《*********贊》之一:“八萬四千母陀臂,接引有情到彼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母陀羅(梵語:Mudrā)是佛教密宗術語,原義為“印相”或“手勢”,指通過特定的手部姿勢傳遞宗教象征意義與能量。該詞由梵文“母”(mū,意為根本)與“陀羅”(dhāra,意為總持)組合而成,強調其作為修行根本法門的地位。

詞源與定義

《佛學大辭典》指出“母陀羅”是“諸佛菩薩之手印”,即以手指屈伸組合形成特定法界符號,具有“攝持義理、印證真如”的功能。例如釋迦牟尼佛的“說法印”與藥師如來的“施願印”,均屬母陀羅的實踐範疇。

宗教象征體系

根據《大日經疏》,母陀羅與身密修行直接關聯,包含三重内涵:

  1. 形相義:如蓮花合掌印象征清淨無染
  2. 誓約義:手印作為佛菩薩誓願的具象化
  3. 動作義:動态手印可引導氣脈運行

文化傳播考據

唐代密宗文獻《金剛頂經》記載了三十七種根本印相,其中“智拳印”“期克印”等至今仍在漢傳佛教法事中傳承。敦煌莫高窟第14窟壁畫中可見清晰的母陀羅圖示,印證其漢地傳播曆史。

現代學術研究

劍橋大學《印度佛教手印研究》指出,母陀羅體系包含超過300種衍生手印,其形态演變與絲綢之路上多元文化交融密切相關。部分手印(如觸地印)可追溯至古印度吠陀時期的祭祀手勢。

(參考文獻來源:1.佛學大辭典線上版;2.大正新修大藏經數據庫;3.敦煌研究院數字文庫;4.劍橋大學東方學部論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

“母陀羅”是佛教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具有一緻性,但需注意與部分引申義區分。以下是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詞源
    源自梵語“mudrā”的音譯,意為“印契”,即通過手指結成特定姿勢傳遞宗教含義。在佛教經典(如《楞嚴經》)中,常與手印、咒語等結合使用,象征諸佛菩薩的願力或神通。

  2.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密宗修行,指以手結成的各種印形,如觀音菩薩的“千手母陀羅臂”即象征其普度衆生的多種法門。

二、延伸解釋

  1. 文化影響
    宋代文人黃庭堅在《觀世音贊》中引用“八萬四千母陀臂”,借佛教意象表達接引衆生的慈悲精神,可見該詞已融入文學領域。

  2. 易混淆概念
    需注意“母陀”作為獨立詞彙時,可能被引申為成語,表示“事物脫離本質”(如查字典解釋),這與佛教原意無關,屬于語義流變中的特殊現象。

三、總結

“母陀羅”的核心含義始終圍繞佛教手印,而其他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需進一步了解密宗手印分類或文學化用例,可參考《楞嚴經》原文及宋代禅詩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巴得不可摸捉步快側躬癡物傳讀摧剉販官發憲布令肥甘輕暖分心扶柩高山大川公扈賀宴化緣恢宣卉茵釂酬拒人千裡狙學栲楚可是麼空孱曠典揆理老院公淩蔑瞞昧墨筆木子鉛汞妻服秋枿忍尤含垢孺月三周說法山嶝山屹塔伸述申析身尤庶明宿草踏狗尾圖報頽坼頽教哇啦,哇喇往逝蜿蜒危徑渭橋猥襲香埋仙庭閑豫小本經營鞋裡卸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