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胞的意思、山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胞的解釋

[Gaoshan nationality] 山地同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胞"是台灣地區曆史上對原住民的特定稱呼,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山胞"為"山地同胞"的簡稱,拼音為 shān bāo,注音符號為 ㄕㄢ ㄅㄠ。該詞源于1945年台灣光複後,當局設置山地行政處時對原住民的官方稱謂。

二、曆史演變

  1. 1945-1994年:作為法定身份标識,特指戶籍登記中符合"原籍在山地行政區内,且直系親屬登記為山胞種族"的人群
  2. 1994年後:因《憲法》修訂,"山胞"改稱"原住民",其中"山地山胞"更名為"山地原住民"
  3. 現代使用:該詞已逐漸被"原住民"取代,現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

三、語境應用

  1. 地理關聯:常用于描述台灣山地行政區的族群分布,如日月潭傳說中提及"40個山胞集體出獵"
  2. 文化遺址:如太魯閣峽谷的麒麟文化遺址、立霧溪古道等地的山胞部落記載
  3. 行政術語:早期官方文件及學術研究中作為族群分類标準

注:根據現行規範,建議使用"台灣原住民"或具體族群名稱(如阿美族、泰雅族等)以符合現代用語習慣。如需查詢完整曆史沿革,可參考台灣地區相關行政法規及《原住民族身份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胞

山胞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山和胞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山:木(木字旁) + 廠 + 三
- 胞:月(月字旁) + 勹\艹 + 二

來源:
山胞一詞的字面意思是“山中的兄弟”,指的是同一個山區的居民。在農耕社會中,由于地理環境的限制和人群遷徙的不多,山區的居民之間形成了緊密的聯繫和親密的關系,因此被稱為山胞。

繁體:
山胞在繁體字中寫作「山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獻中,山胞的字寫作「山胞」,與現代簡化字相同。

例句:
- 這個山區的山胞相互幫助,形成了一個團結的社群。
- 山胞們一起努力,改善生活條件。

組詞:
山胞沒有構成其他詞彙的常見構詞成分,因此一般不會出現在其他詞彙中。

近義詞:
山村人,山裡人,山中人。

反義詞:
城裡人,外地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