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涓滴不漏”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形容做事極其細緻認真,連最微小的細節都不遺漏。其中“涓滴”指小水滴,比喻極小的事物;“不漏”強調全面覆蓋、毫無缺失。
字面意義
源自對水流的觀察:即使是最細小的水滴(涓滴)也不會流失,體現極緻的嚴密性。
引申含義
文學出處
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杜甫《倦夜》中“重露成涓滴”的意象,後宋代《續傳燈錄》明确使用該詞描述周密無缺的狀态。
“涓滴不留”“涓滴不遺”,均強調毫無遺漏。
《涓滴不漏》是指毫不偏差,一點也不流失的意思。它形容仔細、小心,不讓任何一點遺漏或浪費。
《涓滴不漏》這個詞的部首是水(氵)和而(⺸)。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涓滴不漏》這個詞來源于《論語·子罕》:“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意思是學習的東西少了一點,就怕失去了。(猶恐:怕)。”繁體字為「涓滴不漏」。
在古時候,「涓滴不漏」一詞的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現今漢字的寫法相對統一,所以我們使用現代漢字的寫法。
1. 他在做事上非常認真,涓滴不漏,從不馬虎。
2. 這個工地的監管做得非常好,确保了每一項工作都涓滴不漏。
涓滴不漏:形容非常細心,不容許任何疏忽
日理萬機、安全第一、絲毫不差、萬無一失
無微不至、一絲不苟、百密一疏、毫不遺漏
漏洞百出、大而化之、馬虎從事、有失考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