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甯的意思、丁甯的詳細解釋
丁甯的解釋
[give careful instructions repeatedly] 叮咛,反複地囑咐
詳細解釋
(1).古代樂器名。即钲,似鐘而小。《國語·吳語》:“昧明,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寧,錞于振鐸,勇怯盡應。” 韋昭 注:“丁寧,謂鉦也,軍行鳴之,與鼓相應。”
(2).形容樂器所發出的聲響。 唐 王建 《宮詞》之二九:“琵琶先抹六幺頭,小管丁寧側調愁。” 清 黃景仁 《绮懷》詩之二:“斂袖搊成絃雜拉,隔窗摻碎鼓丁寧。”
(3).囑咐,告誡。《詩·小雅·采薇》“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漢 鄭玄 箋:“丁寧歸期,定其心也。”《漢書·谷永傳》:“二者(日食、地震)同日俱發,以丁寧陛下,厥咎不遠,宜厚求諸身。” 顔師古 注:“丁寧,謂再三告示也。” 宋 陳與義 《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詩:“丁寧雲雨莫作厄,明日青山當逐客。” 清 納蘭性德 《為友人賦》之五:“皚皚自許人如雪,何必丁寧繫臂紗。” 沙汀 《在祠堂裡》:“‘你把風背着刮呀。’連長生澀地丁甯道。”
(4).言語懇切貌。 唐 張籍 《卧疾》詩:“童僕各憂愁,杵臼無停聲。見我形顦顇,勸藥語丁寧。” 元 倪瓒 《自松陵過華亭》詩:“竹西鶯語太丁寧,斜日山光澹翠屏。” 清 高其倬 《薊州新城》詩:“陛辭涕汍瀾,密詔言丁寧。”
(5).音訊,消息。 唐 韓愈 《華山女》詩:“仙梯難攀俗緣重,浪憑青鳥通丁寧。” 宋 蘇轼 《次韻子由送家退翁知懷安軍》詩:“永懷舊山叟,憑君寄丁寧。”
詞語分解
- 丁的解釋 丁 ī 天幹的第四位,用于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園丁。 丁 ē 〔丁丁〕象聲詞,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甯的解釋 甯 (寧) í 平安,安定:甯靜。甯谧。息事甯人。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視父母:甯親。歸甯。 守父母之喪,喪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甯三年”。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别稱。 中國甯夏回族自治區的簡
網絡擴展解釋
“丁甯”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
動詞用法(同“叮咛”)
表示反複囑咐、告誡,帶有叮囑的意味。例如:
- “母親反複丁甯我注意安全”。
- 古漢語中,《詩經·小雅·采薇》鄭玄箋注提到“丁甯歸期,定其心也”。
-
古代樂器名
指一種類似鐘但較小的金屬樂器“钲”,用于行軍時與鼓配合發令。如《國語·吳語》記載:“丁甯,錞于振鐸,勇怯盡應”。
二、引申與特殊用法
-
形容樂聲
唐代詩詞中常以“丁甯”描述樂器聲響,如王建《宮詞》中“小管丁寧側調愁”。
-
成語中的含義
作為成語時,“丁甯”形容性格沉靜、安定,如“丁甯守正”。
三、其他相關
- 人名:現代常指中國乒乓球運動員丁甯,但此為人名專用,與詞語本義無關。
- 同音詞:需注意與“叮咛”區分,後者僅保留“囑咐”義,而“丁甯”在古漢語中含義更豐富。
該詞核心含義為“反複囑咐”和“古代樂器”,引申義多用于文學描寫。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漢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丁甯》這個詞的意思
丁甯(dīng níng)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它可以指代為男子名字,也可以用作姓氏。作為名字時,丁甯通常被用來表達一個人剛強、堅定、穩重的性格特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丁甯的拆分部首是一二四筆“一”形,表現為上下結構;同時也包含了一個三筆的“丁”形。根據這個結構,丁甯的總筆畫數為4。
來源
丁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丁”的意思是指一個數目的單位,用于計算人數,原本是象形字,代表一個人站立的形象;“甯”則是表示安定、平和的意思。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丁甯這個詞,代表着一個人或一族人的平和安定。
繁體
在繁體字中,丁甯的寫法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丁甯的寫法并沒有大的變化,基本上與現代漢字相同。
例句
1. 張先生是個丁甯之人,無論面對任何困難都保持冷靜堅定。
2. 他的丁甯态度使他在生活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組詞
與丁甯相關的組詞有:
1. 丁憂(指家中死亡而舉行的葬禮)
2. 丁巳(古代紀年法中的某個年份)
3. 丁字路口(指呈“丁”字形的交叉路口)
近義詞
與丁甯類似意義的詞語包括:
1. 甯靜
2. 平和
3. 溫和
4. 冷靜
5. 穩重
反義詞
與丁甯相對意義的詞語有:
1. 煩躁
2. 緊張
3. 不安
4. 激動
5. 不穩定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