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丁甯的意思、丁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丁甯的解釋

[give careful instructions repeatedly] 叮咛,反複地囑咐

詳細解釋

(1).古代樂器名。即钲,似鐘而小。《國語·吳語》:“昧明,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寧,錞于振鐸,勇怯盡應。” 韋昭 注:“丁寧,謂鉦也,軍行鳴之,與鼓相應。”

(2).形容樂器所發出的聲響。 唐 王建 《宮詞》之二九:“琵琶先抹六幺頭,小管丁寧側調愁。” 清 黃景仁 《绮懷》詩之二:“斂袖搊成絃雜拉,隔窗摻碎鼓丁寧。”

(3).囑咐,告誡。《詩·小雅·采薇》“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漢 鄭玄 箋:“丁寧歸期,定其心也。”《漢書·谷永傳》:“二者(日食、地震)同日俱發,以丁寧陛下,厥咎不遠,宜厚求諸身。” 顔師古 注:“丁寧,謂再三告示也。” 宋 陳與義 《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詩:“丁寧雲雨莫作厄,明日青山當逐客。” 清 納蘭性德 《為友人賦》之五:“皚皚自許人如雪,何必丁寧繫臂紗。” 沙汀 《在祠堂裡》:“‘你把風背着刮呀。’連長生澀地丁甯道。”

(4).言語懇切貌。 唐 張籍 《卧疾》詩:“童僕各憂愁,杵臼無停聲。見我形顦顇,勸藥語丁寧。” 元 倪瓒 《自松陵過華亭》詩:“竹西鶯語太丁寧,斜日山光澹翠屏。” 清 高其倬 《薊州新城》詩:“陛辭涕汍瀾,密詔言丁寧。”

(5).音訊,消息。 唐 韓愈 《華山女》詩:“仙梯難攀俗緣重,浪憑青鳥通丁寧。” 宋 蘇轼 《次韻子由送家退翁知懷安軍》詩:“永懷舊山叟,憑君寄丁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丁甯"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其核心都與聲音或言語相關,且具有曆史演變的過程:

  1. 本義與古義:象聲詞,形容金屬、玉石等撞擊發出的清脆、連續的聲音。

    • 這是"丁甯"最早的含義,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模拟如鈴聲、玉佩聲、兵器撞擊聲等。例如:
      • 玉佩碰撞發出的"丁丁甯甯"之聲。
      • 檐鈴在風中搖曳發出的"丁甯"聲。
      • 古代樂器(如钲)或兵器相擊的聲音。
    • 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在描繪古典意境或特定聲響時仍可見。來源:古代漢語常用詞義,《古代漢語詞典》等均有收錄此義項。
  2. 常用今義:反複地囑咐、告誡。現規範寫作“叮咛”。

    • 這是"丁甯"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最核心的含義。它強調說話者出于關心、擔憂或重視,對聽者進行多次、詳細的囑咐,希望對方記住并照做。帶有懇切、細緻的意味。
    • 例如:
      • 母親臨行前對孩子千叮咛萬囑咐(亦可寫作千叮咛萬囑咐)。
      • 老師再三叮咛學生考試注意事項。
      • 領導叮咛下屬要按時完成任務。
    • 注意: 在現代漢語規範中,表達此意時,推薦使用"叮咛"。"丁甯"作為"叮咛"的異形詞,在部分語境或文學作品中仍可見,但"叮咛"是更通用的标準寫法。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等權威工具書明确将"叮咛"列為主詞條,釋義為"反複地囑咐",并注明"丁甯"是其異形詞。

"丁甯"一詞承載着從具體聲響到抽象言語行為的演變。其核心今義"反複囑咐"(現規範為"叮咛"),體現了言語的關切與鄭重,是現代漢語表達叮囑、告誡之意的常用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丁甯”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動詞用法(同“叮咛”)
    表示反複囑咐、告誡,帶有叮囑的意味。例如:

    • “母親反複丁甯我注意安全”。
    • 古漢語中,《詩經·小雅·采薇》鄭玄箋注提到“丁甯歸期,定其心也”。
  2. 古代樂器名
    指一種類似鐘但較小的金屬樂器“钲”,用于行軍時與鼓配合發令。如《國語·吳語》記載:“丁甯,錞于振鐸,勇怯盡應”。

二、引申與特殊用法

  1. 形容樂聲
    唐代詩詞中常以“丁甯”描述樂器聲響,如王建《宮詞》中“小管丁寧側調愁”。

  2. 成語中的含義
    作為成語時,“丁甯”形容性格沉靜、安定,如“丁甯守正”。

三、其他相關


該詞核心含義為“反複囑咐”和“古代樂器”,引申義多用于文學描寫。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漢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哀弄并介擯排不得意采蘩朝晡陳説存庇大統打援動容東山妓堵頭二小方潰風言影語浮生若夢痀瘻搆屯館主龜符和雨闳邃歡忻鼓舞嫁名假虛截辱激流靜定浄國金字塔拘劫枯陳良莠不一寮掾利息率蘿蔔馬枥痝雜民讓秘圖欽定清利齊頭數铨選屈矯韶顔稚齒沙棠船牲盟聖語霜明鶶鷵條法痛談同惡相助危脆圍堵烏幹達午月小軍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