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涓滴不漏”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形容做事极其细致认真,连最微小的细节都不遗漏。其中“涓滴”指小水滴,比喻极小的事物;“不漏”强调全面覆盖、毫无缺失。
字面意义
源自对水流的观察:即使是最细小的水滴(涓滴)也不会流失,体现极致的严密性。
引申含义
文学出处
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杜甫《倦夜》中“重露成涓滴”的意象,后宋代《续传灯录》明确使用该词描述周密无缺的状态。
“涓滴不留”“涓滴不遗”,均强调毫无遗漏。
《涓滴不漏》是指毫不偏差,一点也不流失的意思。它形容仔细、小心,不让任何一点遗漏或浪费。
《涓滴不漏》这个词的部首是水(氵)和而(⺸)。它的总笔画数是15画。
《涓滴不漏》这个词来源于《论语·子罕》:“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意思是学习的东西少了一点,就怕失去了。(犹恐:怕)。”繁体字为「涓滴不漏」。
在古时候,「涓滴不漏」一词的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现今汉字的写法相对统一,所以我们使用现代汉字的写法。
1. 他在做事上非常认真,涓滴不漏,从不马虎。
2. 这个工地的监管做得非常好,确保了每一项工作都涓滴不漏。
涓滴不漏:形容非常细心,不容许任何疏忽
日理万机、安全第一、丝毫不差、万无一失
无微不至、一丝不苟、百密一疏、毫不遗漏
漏洞百出、大而化之、马虎从事、有失考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