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險的征兆。《漢書·賈誼傳》:“見細德之險徵兮,遙增擊而去之。” 顔師古 注:“言見苛細之人,險阨之證,故重擊其羽而高去。”
“險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危險的征兆”,常用于警示可能發生的風險或危機。以下為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賈誼傳》:“見細德之險征兮,遙增擊而去之。” 顔師古注釋為:“言見苛細之人,險阨之證,故重擊其羽而高去。” (意為:察覺到微小的險惡征兆後,果斷遠離以避免災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書》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
《險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危險和征兆。
該字由部首⻊(車)和⻏(厶)組成,有14個筆畫。
《險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由車旁的厶所示征,代表車行出行的路線危險,引申為危險的預兆。在繁體字中,該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會有一些變化。《險征》在古時代的寫法為「険征」。
1. 他的高危險行為是這起事故的險征。
2. 天空中的烏雲是即将來臨風暴的險征。
險情、險境、征兆、征象、征兵等。
近義詞:危險、危機、危急、預兆。
反義詞:安全、平穩、順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