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魯莽的人。 逯斐 《夜航》:“你又不是三歲兩歲,怎麼聽 劉連太 這個楞頭青的話,要出了什麼事,我拿什麼話回你婆婆?” 王世鎮 《槍》:“ 小牛 雖然是個楞頭青,可是聽我的,以後他就不作聲了。” 劉厚明 《常河叔叔》:“你這楞頭青!下這麼大雨,怎麼不把衣裳穿上?”
“楞頭青”是一個漢語俗語,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指魯莽、冒失或思維不夠敏捷的人,通常帶有貶義,多用于形容年輕人或心智不夠成熟者。
行為特征
指做事沖動、不考慮後果的人。例如盲目行動、說話不分輕重,甚至因缺乏判斷力将小問題激化成矛盾。
性格特質
包含兩層含義:
方言背景
源自中國東北方言,傳說與一種名為“土龍”的怪物有關,形容其攻擊性強的特性。
例句:逯斐《夜航》中描寫:“你又不是三歲兩歲,怎麼聽劉連太這個楞頭青的話?”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方言傳說或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法,來源中的《夜航》等文獻。
《楞頭青》是中國漢語中的一個成語,形容人沒有頭腦,愚笨或遲鈍。
《楞頭青》由三個漢字組成。
《楞頭青》的來源不确定,但這個成語在古代文獻中已有使用。
《楞頭青》的繁體字為「楞頭青」。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不過《楞頭青》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對一緻。
他好像個《楞頭青》,什麼事都不懂。
楞頭青瓜、楞頭楞腦、楞眉豎眼。
呆頭呆腦、傻頭傻腦、木頭人。
聰明智慧、機靈頭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