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斷房謀的意思、杜斷房謀的詳細解釋
杜斷房謀的解釋
《新唐書·杜如晦傳》:“每議事帝所, 玄齡 必曰:‘非 如晦 莫籌之。’及 如晦 至,卒用 玄齡 策也。蓋 如晦 長於斷,而 玄齡 善謀,兩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濟謀,以佐佑帝。”後因以謂多謀善斷曰“杜斷房謀”。 柳亞子 《寄毛6*主6*席延安》詩:“ 杜 斷 房 謀勞午夜, 江 毫 丘 錦各名家。”
詞語分解
- 杜斷的解釋 謂善于對事情作出妥當的決斷。 元 雅琥 《上執政四十韻》:“ 房 謀兼 杜 斷, 蕭 律繼 曹 遵。”參見“ 杜斷房謀 ”。
- 謀的解釋 謀 (謀) ó 計劃,計策,主意:計謀。出謀劃策。 設法尋求:謀求。圖謀。謀面。謀篇。謀生。謀幸福。 商議:謀議。謀劃。不謀而合。 姓。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杜斷房謀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杜斷房謀”是一個成語,通常與“房謀杜斷”通用,均指唐代名相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協作典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字面構成
- 杜斷:指杜如晦(唐朝宰相)擅長決斷。
- 房謀:指房玄齡(同為宰相)善于謀劃。
兩人合作時,房玄齡提出策略,杜如晦分析決斷,形成互補。
-
核心含義
形容團隊中成員各展所長、配合默契,多用于贊美人或團隊兼具謀劃與決斷能力。
二、曆史典故
- 出處:典出《新唐書·杜如晦傳》和《舊唐書》,記載唐太宗與二人議事時,房玄齡常言“非如晦莫能籌之”,而杜如晦最終采納房的策略,體現“房善謀,杜善斷”的特點。
- 背景:二人為“貞觀之治”的核心謀臣,共同制定典章制度,被後世譽為“房杜合謀”的典範。
三、用法與延伸
- 現代應用:多用于職場或團隊場景,強調分工協作的重要性。例如:“項目成功離不開團隊的房謀杜斷。”
- 近義詞:天作之合、珠聯璧合。
四、常見疑問
- 與“房謀杜斷”的區别:兩者含義完全相同,僅為詞序調換,均源于同一典故。
總結來看,這一成語不僅承載曆史典故,更蘊含協作智慧,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斷房謀(讀音:dù duàn fáng móu)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三個字組成。下面将對這個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杜(部首:木;筆畫:7)
- 斷(部首:斤;筆畫:4)
- 房(部首:戈;筆畫:8)
- 謀(部首:讠;筆畫:11)
來源:
《杜斷房謀》這個詞語的來源尚不明确,可能是典故或者文化的創作。
繁體:
《杜斷房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寫作「杜斷房謀」。
例句:
- 他杜斷房謀,決定單獨創業。
- 這個計劃必須要經過杜斷房謀才能實施。
組詞:
- 杜絕(dù jué)
- 斷言(duàn yán)
- 房屋(fáng wū)
- 謀求(móu qiú)
近義詞:
- 排除(pái chú)
- 分割(fēn gē)
反義詞:
- 保留(bǎo liú)
- 合并(hé bìng)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我将非常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