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杜斷房謀的意思、杜斷房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杜斷房謀的解釋

《新唐書·杜如晦傳》:“每議事帝所, 玄齡 必曰:‘非 如晦 莫籌之。’及 如晦 至,卒用 玄齡 策也。蓋 如晦 長於斷,而 玄齡 善謀,兩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濟謀,以佐佑帝。”後因以謂多謀善斷曰“杜斷房謀”。 柳亞子 《寄毛6*6*席延安》詩:“ 杜 斷 房 謀勞午夜, 江 毫 丘 錦各名家。”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杜斷房謀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杜斷房謀”是一個源自中國唐代曆史的成語,用于形容人才協作、相輔相成的完美配合。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本義與典故來源

“杜斷”指杜如晦(585—630)的果斷決斷能力,“房謀”指房玄齡(579—648)的周密謀劃才能。兩人均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謀臣,合稱“房杜”。據《舊唐書》記載:

太宗每與玄齡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齡之策。蓋玄齡善謀,如晦能斷故也。世傳太宗嘗雲:“玄齡常與我謀,如晦能斷大事。”

兩人分工明确:房玄齡提出策略,杜如晦分析決斷,最終形成最佳方案,成為貞觀之治的核心決策模式。

二、引申含義

  1. 互補協作的典範

    強調不同專長的人相互配合,發揮“謀”與“斷”的協同效應,體現團隊合作的價值。

  2. 決策過程的辯證統一

    “謀”是深思熟慮的規劃,“斷”是精準果敢的執行,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完整決策鍊。

三、現代應用

該成語常用于描述:

權威參考來源

  1. 曆史典籍:《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辭書釋義:

    《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8):“喻指人才各擅其長,相得益彰。”

    《中華成語典故》(中華書局,2020):“成為形容最佳搭檔的經典典故。”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文獻版本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杜斷房謀”是一個成語,通常與“房謀杜斷”通用,均指唐代名相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協作典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構成

    • 杜斷:指杜如晦(唐朝宰相)擅長決斷。
    • 房謀:指房玄齡(同為宰相)善于謀劃。
      兩人合作時,房玄齡提出策略,杜如晦分析決斷,形成互補。
  2. 核心含義
    形容團隊中成員各展所長、配合默契,多用于贊美人或團隊兼具謀劃與決斷能力。

二、曆史典故

三、用法與延伸

四、常見疑問

總結來看,這一成語不僅承載曆史典故,更蘊含協作智慧,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挨排白旂罷免權罷任勃然大怒不當家草率收兵秤錘不離秤杆村鄉貸宥大考道藝地宇東瀛對外關系多婚發號施令方外之學犯天下之不韪肥塉糞牆墳腴符使光劭後齊圜道歡度鋘鍫滑台慧骨加侖久居人下幾曾忌作铿金戛玉口滑括揭憐香惜玉陸賈分金門前人迷芒魔爪濃酾胚種蓬萊宮烹鍊乾步荞麥面寝飯全民柔仁賞刑省垣天可憐見鐵桶江山湍濆危軀唯所欲為小留銷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