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褧衣的意思、褧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褧衣的解釋

用枲麻類植物纖維織布制成的單罩衣。古代女子出嫁時在途中所穿,以蔽塵土。《詩·衛風·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毛 傳:“夫人德盛而尊,嫁則錦衣加褧襜。” 鄭玄 箋:“國君夫人翟衣而嫁。今衣錦者,在塗之所服也。”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春蠶度網,綺地應紡;秋梭鳴機,織為褧衣。” 明 楊慎 《升庵經說·毛詩·褧衣》:“褧衣,或作絅衣,《説文》作檾衣,《儀禮》作顈衣,又作景衣,音義并同,皆嫁時在途之衣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褧衣”是古代中國服飾中的一種特殊罩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讀音與結構
    拼音為jiǒng yī(ㄐㄩㄥˇ一),字形結構為“褧”(上下結構)與“衣”(獨體結構)組合而成。

  2. 材質與用途
    由枲麻類植物纖維(細麻布)制成,是一種單層罩衣。主要功能是古代女子出嫁途中穿戴,用于遮蔽塵土。此外,它也被罩在禮服外以增添莊重感,常見于婚禮場合。

  3. 文化象征
    褧衣不僅是實用服飾,更承載文化意義:

    • 象征新娘的純潔、高貴與莊重;
    • 體現古代對婚姻的重視及新娘社會地位的認可。
  4. 文獻記載
    《詩經·衛風·碩人》中“衣錦褧衣”描述了貴族女子出嫁時錦衣外罩褧衣的場景,鄭玄注疏進一步說明其用途。

褧衣是兼具實用與禮儀功能的古代服飾,多用于女性婚嫁場合,通過麻布材質和罩衣設計,既保護禮服又強化儀式感,反映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細膩與深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褧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褧衣》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墊襯的衣物或墊在衣物下面的襯料。

拆分部首和筆畫

《褧衣》是由“衣”部和“屰”部組成的,其中“衣”部是表示衣物的部首,而“屰”部則是表示音義的部首。

《褧衣》共有12筆。

來源

《褧衣》是古代文獻中經常出現的詞語,它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一年》這篇文章中。在古代,人們常常在衣物下面墊一個薄布以防寒,這個薄布就被稱為《褧衣》。

繁體

《褧衣》的繁體字為「襠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褧衣》的古時候寫法為「襠衣」。

例句

1. 路上風很大,我穿了厚厚的褧衣才出門。

2. 冬天到了,給孩子準備一件褧衣是很重要的。

組詞

褧袍、褧裙、褧帽、褧履

近義詞

下衣、防寒衣、墊襯衣

反義詞

裸體、上衣、薄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