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來遲的意思、珊珊來遲的詳細解釋
珊珊來遲的解釋
同“姍姍來遲”。形容來得很晚。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三集·記錢姬假途脫籍事》:“有某者, 蜀 中大賈也,旅於 吳 ,慕姬名,備蜀錦十端,踵門請見, 麗 珊珊來遲,賈恨相見晚。”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記》卷二:“有二美者,珊珊來遲。”
詞語分解
- 珊珊的解釋 ∶形容衣裙玉珮的聲音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宋玉《神女賦》時聞雜佩聲珊珊。;;杜甫《鄭驸馬宅宴洞中》 ∶輕盈、舒緩的樣子;美好的樣子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明
- 來遲的解釋 漢武帝 為 李夫人 所作詩中之辭。 李夫人 少而夭卒, 漢武帝 思念不已。方士 少翁 言能緻其神。令帝居帳,遙望見好女如 李夫人 之貌。帝益悲感,為作詩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來遲。”見
網絡擴展解釋
“珊珊來遲”是一個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詞義:形容某人或某事到達得很晚,與“姗姗來遲”同義,但“珊珊”更強調緩慢的姿态。
- 出處:最早見于清代宣鼎《夜雨秋燈錄》,原文為“麗珊珊來遲,賈恨相見晚”。
用法與示例
- 語境: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表示因行動緩慢而遲到。
例句:
- “每次開會,他總是珊珊來遲,讓人焦急不已。”
- 清代周友良《珠江梅柳記》中記載:“有二美者,珊珊來遲。”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姗姗來遲(更常用)、緩不濟急。
- 反義詞:争先恐後、捷足先登。
與“姗姗來遲”的關聯
- 字形差異:“姗姗”是标準寫法,源自《漢書》中“姗姗其來遲”的典故,描述李夫人步履輕盈的姿态。
- 現代使用:二者意義相同,但“姗姗來遲”更常見,“珊珊”可能因形近或音近被借用。
注意
- 適用性:該成語不含貶義,但需根據語境判斷是否表達委婉批評或單純描述遲到。
- 常見錯誤:避免将“珊珊”誤寫為“姗姗”,或混淆兩詞的曆史來源。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曆史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夜雨秋燈錄》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珊珊來遲》的意思
《珊珊來遲》是一個成語,意為某人遲到或者延誤了一個事件或者安排,童話故事《白雪公主》中的王後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她因為遲到而錯過了雪白公主的誕生。
拆分部首和筆畫
《珊珊來遲》的拆分部首是“王”、“艹”和“走”,筆畫數是5。
來源
《珊珊來遲》這個成語來源于民間故事和傳說,比如《白雪公主》中的故事。在中國文化中,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于形容某人因為遲到而遭受一些不良後果的情況。
繁體
《珊珊來遲》的繁體字為「珊珊來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多有一些變化,但是《珊珊來遲》的基本結構和意思并未改變。
例句
1. 他上班總是珊珊來遲,讓其他同事等待。
2. 她對約會總是珊珊來遲,讓朋友們感到很無奈。
組詞
珊珊、珊珊來遲、遲到。
近義詞
遲到、延誤、誤點。
反義詞
準時、及時、守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