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教的意思、詩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教的解釋

(1).本指《詩經》怨而不怒、溫柔敦厚的教育作用。《禮記·經解》:“ 孔子 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孔穎達 疏:“《詩》依違諷諫,不指切事情,故雲溫柔敦厚是《詩》教也。” 宋 梅堯臣 《還吳長文舍人詩卷》詩:“《詩》教始二《南》,皆著賢聖跡。” 明 海瑞 《注唐詩鼓吹序》:“古先王成就人才,由今考之,大抵‘六經’并行,《詩》教為首。”

(2).泛指詩歌的教育宗旨和風格。 采疇 《<謝亦嚣詩集>序》:“ 六朝 至 陳 隋 之間,創為宮體,詩教為之一變,率皆浮靡之詞,華而不實,與性情相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詩教”是中國古代儒家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涵:

一、定義與起源

“詩教”一詞最早見于《禮記·經解》,孔子提出通過《詩經》教化民衆,使人形成“溫柔敦厚”的品性。其本義指《詩經》通過含蓄委婉的諷谏方式實現教育功能,而非直接批判政治弊病。

二、核心思想

  1. 溫柔敦厚
    強調詩歌應培養人平和、理性、包容的品格,如《詩經》中諷刺時政時“怨而不怒”,以含蓄表達促進道德内化。
  2. 興觀群怨
    孔子提出詩歌的四大功能:感發意志(興)、觀察社會(觀)、溝通情感(群)、抒發不滿(怨),兼具審美與實用價值。

三、曆史演變

四、現代意義

當代“詩教”側重美育功能,通過詩歌培養人文素養與創造力,例如推動詩歌進課堂、社區等,目标并非培養詩人,而是塑造詩性思維與雅正人格。

總結

詩教既是古代以《詩經》為核心的教化體系,也是延續至今的文化傳統,其核心在于通過詩歌實現人格塑造與社會和諧,兼具曆史深度與現實生命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詩教》的意思

《詩教》是一個詞彙組合,由兩個字組成。其中,《詩》指的是文學體裁中的詩歌,是用辭言和韻律構成的文學作品。而《教》則表示教育、教導的意思。因此,《詩教》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通過詩歌的方式進行教育和教導。

《詩教》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詩教》的拆分為:
- 《詩》的部首是讠(讠中帶點),總筆畫數為4。
- 《教》的部首是攴(中間帶橫),總筆畫數為11。

《詩教》的來源與繁體

《詩教》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是由漢字構成的。所以沒有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有着不同的演變和書寫形式。關于《詩教》這個詞,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詩教》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關于《詩教》的例句:
1. 中國古代文人常通過《詩教》來傳承美德和道德觀念。
2. 他以精心編寫的詩教讀物,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詩歌作品。
3. 這本書将詩教與生活的智慧相結合,使讀者更能領悟其中的深意。

組詞

與《詩教》相關的組詞:
- 詩人:指創作詩歌的人。
- 教育:指通過教導來培養人的能力和品質。
- 詩歌:指用辭言和韻律構成的文學作品。
- 教師:指從事教育工作的人。

近義詞和反義詞

《詩教》的近義詞:
- 詩育
- 詩化
- 詩文教育

《詩教》的反義詞:
- 散文教育
- 小說教育
- 散文教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