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刺斷的意思、刺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刺斷的解釋

刺字定罪。《元典章新集·刑部·俞盜諸例》:“放偷盜十貫以上,再犯,首從賊徒,亦合依上例計贓,刺斷流配,所據偷盜頭口賠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刺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刺斷(拼音:cì duàn)主要指刺字定罪,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形式,即在犯人面部或身體刺字(又稱“黥刑”)并判決相應罪名。例如《元典章新集·刑部·俞盜諸例》記載:“放偷盜十貫以上,再犯,首從賊徒,亦合依上例計贓,刺斷流配”,指對盜竊犯刺字後流放。


二、字義分解

  1. 刺(cì)

    • 本義:用尖銳物插入(如刺傷、刺繡)。
    • 引申義:暗殺(刺客)、偵查(刺探)、諷刺(譏刺)。
  2. 斷(duàn)

    • 本義:分割物體(如砍斷、斷裂)。
    • 引申義:斷絕關系(斷交)、判決(斷案)、戒除(斷煙酒)。

三、其他用法與例句

  1. 字面組合義

    • 可表示“刺穿并截斷”,如“骨刺竟被他用腿直接刺斷”。
    • 也可用于非刑罰場景,如“刺斷燈芯”。
  2. 曆史背景
    刺字刑罰常見于宋元時期,用于标記盜竊、流放等罪行,兼具羞辱與警示作用。


四、總結

“刺斷”以刑罰含義為主,需結合語境理解。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仿古表達中。如需考證具體案例,可參考《元典章》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刺斷的意思

刺斷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用刀、劍、刀具等物件把物體切割成兩段或多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刺斷的拆分部首為刀(刂)和斷(斷),筆畫數為7畫。

來源

刺斷一詞的來源,刺指用尖物刺入,斷指物體受力而斷裂。兩者組合而成的刺斷,形象地描述了對物體進行切割、分離的行為。

繁體

刺斷的繁體寫法為「刺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刺斷」的寫法可能略有變化,但基本上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也是由「刀」和「斷」兩個部分組成。

例句

1. 他一刀刺斷了繩子,将人救了下來。

2. 鐵器磨損嚴重,容易在使用時刺斷。

組詞

刺斷可以與許多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刺破、刺傷、刺穿等。

近義詞

刺斷的近義詞有切割、割斷、斷裂等。

反義詞

刺斷的反義詞可以是連接、連接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