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獻的意思、九獻的詳細解釋
九獻的解釋
九次獻酒。 周 天子接待上公朝聘的享禮。《周禮·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禮……饗禮九獻。” 賈公彥 疏:“九獻者,王酌獻賓,賓酢主人,主人酬賓,酬後更八獻,是為九獻。”《國語·晉語四》:“﹝ 晉文公 ﹞遂如 楚 , 楚成王 以 周 禮享之九獻。” 韋昭 注:“九獻,上公之享禮也。”宗廟祭祀亦用此禮。 唐 褚亮 《宗廟九德之歌辭》:“禮終九獻,樂展四懸。”《宋史·禮志十一》:“古者宗廟九獻,皇及後各四,諸臣一。自 漢 以來為三獻,後無入廟之事,沿襲至今。”
詞語分解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獻的解釋 獻 (獻) à 恭敬莊嚴地送給:奉獻。貢獻。捐獻。獻身。獻禮。借花獻佛。 表現出來:獻技。獻藝。獻媚。獻丑。 古代指賢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獻。 筆畫數:; 部首: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九獻”是古代禮儀中的一種重要儀式,主要涉及獻酒環節,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詳細記載。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詞義:指九次獻酒的禮儀流程,是周代天子接待上公(諸侯)朝聘時的最高規格享禮。
- 拼音:jiǔ xiàn(注音:ㄐㄧㄡˇ ㄒㄧㄢˋ)。
2.禮儀流程
- 步驟:根據《周禮》記載,九獻的具體流程為:
- 王向賓客(上公)獻酒;
- 賓客回敬主人(王);
- 主人再次酬謝賓客;
- 後續再行八次獻酒,總計九次。
- 象征意義:體現尊卑等級與禮制規範,是周代“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3.應用場景
- 外交場合:如《國語》記載,楚成王曾以九獻之禮接待晉文公,以示對其身份的尊重。
- 宗廟祭祀:唐代褚亮《宗廟九德之歌辭》提到“禮終九獻”,宋代文獻亦記載宗廟祭祀沿用此禮,但後世逐漸簡化為“三獻”。
4.曆史演變
- 周代至漢代:九獻為天子專屬禮儀,漢代後因皇後不再參與宗廟祭祀,逐漸簡化為三獻。
- 現代引申:部分現代解釋将“九獻”引申為對忠誠、奉獻精神的比喻,但此用法非曆史原義。
5.文獻依據
- 主要見于《周禮·秋官·大行人》《國語·晉語四》等先秦典籍,後世注疏(如賈公彥、韋昭)及《宋史·禮志》均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段落或不同朝代的禮制差異,可參考《周禮》《國語》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獻》一詞是指在古代禮儀中向君王或神靈獻上的九種物品。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九獻》這個詞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乙”和“犬”,共有九個筆畫。
來源:
《九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禮儀文化。在古代,君王或神靈舉行慶賀的儀式中,人們會獻上九種不同的物品,即被稱為《九獻》。
繁體:
《九獻》這個詞在繁體字中寫作「九獻」。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不過,由于《九獻》一詞的使用頻率較低,所以在古代并沒有特定的古漢字寫法。
例句:
在古代,人們會向神靈獻上九獻,以表達崇敬和祝福之情。
組詞:
《九獻》一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以增加意義。例如:九獻儀式、九獻之禮。
近義詞:
與《九獻》意義相近的詞彙可以是:九物獻、王者獻物。
反義詞:
與《九獻》意義相反的詞彙可以是:拒獻、不獻。
希望這些簡要的解釋能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