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我國古代西北部的少數民族。 漢 揚雄 《長楊賦》:“其後 熏鬻 作虐,東夷橫畔,羌戎睚眥, 閩 越 相亂。” 唐 王昌齡 《箜篌引》:“ 盧溪郡 南夜泊舟,夜聞南岸羌戎謳。”
“羌戎”是古代中國對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統稱,主要涉及羌族和戎族兩大族群。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羌戎是古代文獻中常并列提及的族群,羌指羌族,戎指戎狄族群,合稱泛指西北邊疆的少數民族。該詞在漢代典籍(如揚雄《長楊賦》)中已頻繁出現,用于描述與中原政權互動的邊疆民族。
古代文學作品常以羌戎代指邊疆異族,如:
羌戎與中原的互動促進了文化交融。例如,秦國在擴張中吸納羌戎文化,形成獨特的軍事和社會制度;商周時期的“羌方”“鬼方”等部落則成為中原政權邊疆治理的重要對象。
羌戎是古代西北少數民族的統稱,其曆史、文化及與中原的互動對中國古代邊疆格局和民族融合産生了深遠影響。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族群分化或考古證據,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考古研究。
《羌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古代中國西部的少數民族的總稱。
《羌戎》的部首是「⺾」和「⺍」,拆分成四個部分後的筆畫依次為「9」、「61」、「23」、「60」。
《羌戎》最初出現在中國古代的《詩經》中,用來指代西方地區的少數民族。在古代,中國通常把西方的羌、戎部落統稱為羌戎。
《羌戎》的繁體字為「羗戎」。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羌戎」可分别寫作「牆犨」。其中,羌的寫法為「牆」,戎的寫法為「犨」。
1. 古代中國的詩歌中常常提到羌戎這兩個民族。
2. 羌戎族人有着獨特的文化習俗。
羌部落、戎人、羌戎文化、羌戎地區等。
羌戎起源與少數民族、西方部落相關。
對立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羌戎指代的是特定的少數民族集合,無法用一個詞來概括其他不相關的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