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我國邊遠地區所設置的一種類似驿站的機構。如 張家口 、 喜峰口 、 獨石口 、 古北口 、 殺虎口 等地都曾設置過台站。《儒林外史》第八回:“ 王太守 接了羽檄文書,星速赴 南贛 到任。到任未久,出門查看臺站。”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然遊牧之地所重,莫如臺站。” 鄭觀應 《盛世危言·郵政上》:“古之時,草檄飛書,置郵傳命……至於邊陲,關繫尤重,孔道則稱臺站,沿邊則曰卡倫。”
“台站”是古代中國邊疆地區設置的機構,兼具軍事防禦、公文傳遞和物資轉運等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性質
台站是清代在邊疆設立的軍事和行政機構,類似驿站但更側重軍事用途,又稱“軍台”。主要分布于張家口、古北口、殺虎口等戰略要地,用于邊疆防禦和調度。
核心功能
曆史背景
台站體系在清代得到完善,魏源《聖武記》記載其重要性:“遊牧之地所重,莫如台站”,說明其對邊疆治理的關鍵作用。
與驿站的區别
台站雖功能類似驿站,但更突出軍事屬性,多設于邊關要隘;驿站則廣泛分布于全國,以民用通信為主。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了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若需查看完整古籍引用或詳細地理位置,可參考《聖武記》《儒林外史》等文獻。
《台站》是一個詞彙,一般用來形容一個設施或場所,用于站立或放置某種設備或物品的地方。在不同的背景下,它可以指代不同的地方或設施。
《台站》這個詞彙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台”和“站”。其中,“台”這個部首表示該詞與台相關,也可單獨作為一個字使用。而“站”這個部首,意味着與站立或放置相關。
從筆畫上來看,《台站》總共有11個筆畫。
《台站》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普遍。它可以指代電台、信號台、燈塔、車站、服務台等等。它的具體含義和使用背景需要根據實際情境來确定。
《台站》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臺站」。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變化,所以《台站》這個詞在古代有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但是具體的寫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确定。
1. 這座房子的頂上建有一個信號台,被稱為電視台的《台站》。
2. 他在火車站的服務台前排隊等候。
3. 我們需要在山頂上設置一個氣象台,以便于監測天氣狀況。
1. 電台 - 指播放廣播的設施。
2. 觀測站 - 指用于觀測天氣、氣象等的設施。
3. 燈塔 - 指用于海上、沿海等地區的導航設施。
1. 站點
2. 場所
3. 設施
1. 路途 - 指在途中或旅途中的地方。
2. 空地 - 指一個空無一物或沒有設施的地方。
3. 空間 - 指沒有設施或物品的區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