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台站的意思、台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台站的解釋

舊時我國邊遠地區所設置的一種類似驿站的機構。如 張家口 、 喜峰口 、 獨石口 、 古北口 、 殺虎口 等地都曾設置過台站。《儒林外史》第八回:“ 王太守 接了羽檄文書,星速赴 南贛 到任。到任未久,出門查看臺站。”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然遊牧之地所重,莫如臺站。” 鄭觀應 《盛世危言·郵政上》:“古之時,草檄飛書,置郵傳命……至於邊陲,關繫尤重,孔道則稱臺站,沿邊則曰卡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台站"一詞在漢語中屬于曆史地理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由國家設立的行政或軍事機構。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原指傳遞官方文書的驿站系統,清代演變為邊疆地區的軍政管理機構。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台"本義為觀測天象的高築物(《說文解字》釋為"觀四方而高者"),引申為官方機構;"站"源自蒙古語"jam"(驿站),元代傳入漢語指郵傳站點。二字組合産生的新詞,既保留觀測功能,又強化行政屬性。

現代漢語中,"台站"特指兩類機構:①氣象、地震等科學觀測站點,如中央氣象台設立的各類監測站;②清代在蒙古、新疆等地設置的軍政管理機構,負責邊防與民政事務。這種語義分化體現了詞彙隨社會功能演變的特點。

權威典籍《清史稿·職官志》詳細記載了台站制度:"凡置台站,各頒給印信,設章京、筆帖式等員",可見其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科學領域沿用該詞時,主要繼承其定點觀測的專業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台站”是古代中國邊疆地區設置的機構,兼具軍事防禦、公文傳遞和物資轉運等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性質
    台站是清代在邊疆設立的軍事和行政機構,類似驿站但更側重軍事用途,又稱“軍台”。主要分布于張家口、古北口、殺虎口等戰略要地,用于邊疆防禦和調度。

  2. 核心功能

    • 軍事用途:戰時作為兵員、糧草的轉運樞紐,并負責解送軍犯。
    • 日常職能:平時傳遞官方文書,維持邊疆通信網絡,如《儒林外史》提到官員“查看台站”的情節。
  3. 曆史背景
    台站體系在清代得到完善,魏源《聖武記》記載其重要性:“遊牧之地所重,莫如台站”,說明其對邊疆治理的關鍵作用。

  4. 與驿站的區别
    台站雖功能類似驿站,但更突出軍事屬性,多設于邊關要隘;驿站則廣泛分布于全國,以民用通信為主。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了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若需查看完整古籍引用或詳細地理位置,可參考《聖武記》《儒林外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社客白項烏背世陂田贲軍之将辨畫撥棹子産婆持籌握算赤雀銜書鋤草辍耕簇酒鹾政刀碪定場詩冬心動員令飛災橫禍粉閣敷對觚陛孤旅黑蛱蝶狠赳赳讧亂呼爾嘉鲂假年箋奏緝合激合競渡箐澤糾慝廪糧祿粟旅雁末都默谏内篇女性輕齎傾栗窮日落月瓊嶽儒家扇赫山菌子山容沈垽霜涉送女替古人擔憂頹沲忘忽晩娘鮮于邪讒邪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