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献的意思、九献的详细解释
九献的解释
九次献酒。 周 天子接待上公朝聘的享礼。《周礼·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礼……饗礼九献。” 贾公彦 疏:“九献者,王酌献宾,宾酢主人,主人酬宾,酬后更八献,是为九献。”《国语·晋语四》:“﹝ 晋文公 ﹞遂如 楚 , 楚成王 以 周 礼享之九献。” 韦昭 注:“九献,上公之享礼也。”宗庙祭祀亦用此礼。 唐 褚亮 《宗庙九德之歌辞》:“礼终九献,乐展四悬。”《宋史·礼志十一》:“古者宗庙九献,皇及后各四,诸臣一。自 汉 以来为三献,后无入庙之事,沿袭至今。”
词语分解
- 九的解释 九 ǔ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笔画数:; 部首:丿; 笔顺编号:
- 献的解释 献 (獻) à 恭敬庄严地送给:奉献。贡献。捐献。献身。献礼。借花献佛。 表现出来:献技。献艺。献媚。献丑。 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献。 笔画数:; 部首:犬;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九献”是古代礼仪中的一种重要仪式,主要涉及献酒环节,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详细记载。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词义:指九次献酒的礼仪流程,是周代天子接待上公(诸侯)朝聘时的最高规格享礼。
- 拼音:jiǔ xiàn(注音:ㄐㄧㄡˇ ㄒㄧㄢˋ)。
2.礼仪流程
- 步骤:根据《周礼》记载,九献的具体流程为:
- 王向宾客(上公)献酒;
- 宾客回敬主人(王);
- 主人再次酬谢宾客;
- 后续再行八次献酒,总计九次。
- 象征意义:体现尊卑等级与礼制规范,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应用场景
- 外交场合:如《国语》记载,楚成王曾以九献之礼接待晋文公,以示对其身份的尊重。
- 宗庙祭祀:唐代褚亮《宗庙九德之歌辞》提到“礼终九献”,宋代文献亦记载宗庙祭祀沿用此礼,但后世逐渐简化为“三献”。
4.历史演变
- 周代至汉代:九献为天子专属礼仪,汉代后因皇后不再参与宗庙祭祀,逐渐简化为三献。
- 现代引申:部分现代解释将“九献”引申为对忠诚、奉献精神的比喻,但此用法非历史原义。
5.文献依据
- 主要见于《周礼·秋官·大行人》《国语·晋语四》等先秦典籍,后世注疏(如贾公彦、韦昭)及《宋史·礼志》均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段落或不同朝代的礼制差异,可参考《周礼》《国语》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九献》一词是指在古代礼仪中向君王或神灵献上的九种物品。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九献》这个词包含两个部首,分别是“乙”和“犬”,共有九个笔画。
来源:
《九献》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礼仪文化。在古代,君王或神灵举行庆贺的仪式中,人们会献上九种不同的物品,即被称为《九献》。
繁体:
《九献》这个词在繁体字中写作「九獻」。
古时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不过,由于《九献》一词的使用频率较低,所以在古代并没有特定的古汉字写法。
例句:
在古代,人们会向神灵献上九献,以表达崇敬和祝福之情。
组词:
《九献》一词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以增加意义。例如:九献仪式、九献之礼。
近义词:
与《九献》意义相近的词汇可以是:九物献、王者献物。
反义词:
与《九献》意义相反的词汇可以是:拒献、不献。
希望这些简要的解释能帮到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