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室的意思、九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室的解釋

(1).古時九嫔和九卿分别治事之所。《周禮·考工記·匠人》:“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鄭玄 注:“九室,如今朝堂諸曹治事處。” 賈公彥 疏:“此九嬪之九室與九卿九室相對而言之:九卿九室是治事之處;則九嬪九室亦是治事之處。”

(2).指古明堂的九間房屋。《大戴禮記·明堂》:“明堂者……凡九室。” 王聘珍 解诂:“《隋書·牛弘傳》引 蔡邕 《明堂月令論》雲:‘明堂制度之數,九室以象九州。’”

(3).即九廟。天子的祖廟。 唐 杜甫 《朝享太廟賦》:“壬辰,既格於道祖,乘輿即以是日緻齋於九室。” 宋 王應麟 《小學绀珠·制度·九廟》:“ 武德 元年始立四廟, 正觀 七年立七廟, 開元 十年增太廟為九室。”

(4).道教謂人體中的“上宮”(腦)和“九竅”。《黃庭内景經·常念》:“九室正虛神明舍。” 梁丘子 注:“九室,謂頭中九宮之室及人之九竅,使上宮榮華,九竅真正,則衆神之所止舍也。” 晉 葛洪 《抱樸子·明本》:“夫入九室以精思,存真一以招神者。”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農郡夫人降聖日修大醮詞》:“正身心於九室,撿神氣於三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室"作為漢語複合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具有多重釋義:

一、明堂建制(禮制建築)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明堂主體建築采用九室布局,按《周禮·考工記》記載為"五室十二堂"結構發展而來。《後漢書·祭祀志》載東漢永平年間重建明堂"上圓下方,九室重隅",其空間分布對應《大戴禮記》"明堂九室,以象九州"的天人合一理念。該規制被《漢語大詞典》收錄為"古代帝王宣政明教之所"的典制釋義。

二、道教修煉場所(宗教術語) 《雲笈七籤》卷十七記載道教存思修煉法時,将人體分為"頭中九宮",其中泥丸宮包含九真所在的九室空間。唐代司馬承祯《天地宮府圖》将洞天福地劃分為三十六洞天,其中第九霍林洞天被稱為"霍林宮",形成"九室"作為修煉境界的代稱。此用法被《道教大辭典》列為宗教術語條目。

三、宗廟規制(禮制延伸) 《漢書·王莽傳》記載"定祧廟之序,立九室之制",指帝王宗廟供奉九代先祖的祭祀空間。唐代杜佑《通典·禮七》詳述這種"同殿異室"的宗廟制度,每室供奉一主,形成"太祖廟與三昭三穆"的九室格局。該制度釋義可見于《中國禮制史》相關研究。

四、嫔妃居所(宮廷建築) 《周禮·天官》鄭玄注提及"九室謂九嫔之室",指周代宮廷中九嫔居住的宮室群落。宋代陳祥道《禮書》考證該建築群位于路門之内,與天子六寝構成完整的宮廷居住體系。此建築學釋義載于《三禮名物通釋》。

網絡擴展解釋

“九室”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一、古代官署與居所

  1. 九嫔與九卿治事處
    根據《周禮·考工記·匠人》記載,古代宮廷“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即九嫔(後宮女官)和九卿(朝中高官)分别在内廷與外朝設有九間處理事務的場所。鄭玄注疏稱“九室”類似漢代朝堂的官署辦公區。

二、建築形制

  1. 明堂九室
    古明堂(帝王宣政、祭祀的殿堂)有九間房屋,象征九州。《大戴禮記·明堂》提到“明堂者……凡九室”,蔡邕在《明堂月令論》中進一步解釋其設計“以象九州”。

三、宗廟制度

  1. 天子九廟
    唐代以後,天子祖廟增至九室,稱“九廟”。如杜甫《朝享太廟賦》中“緻齋於九室”,宋代王應麟《小學绀珠》記載唐開元十年“增太廟為九室”。

四、道教術語

  1. 人體“上宮”與九竅
    道教将人體頭部稱為“上宮”(腦部),并與九竅(眼、耳、鼻等九孔)合稱“九室”。葛洪《抱樸子·明本》提到“入九室以精思”,梁丘子注稱“九室”為頭中九宮及九竅,是“衆神止舍”之處。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禮制、建築、宗教等不同領域的含義,需根據具體文獻語境判斷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嗌喉璧門産物乘機純吏踔掉處死詞形從飨翠幔大慈大悲旦過寮彫侈吊拷綳扒低壓肚裡有偻儸放魂忿颣分文不取感今惟昔汞粉骨都侯鬼狐由瑰铄過送函達昏惑澆暮解嘲寄語劑子看城來來去去累牍練若凜烈籠臿龍津女陸賈、郦生鳴駒鳴珂锵玉跑山疲弊鉗忌橋直伽那旗花清廟坵墟痊平人多阙少散軍是非之地石尤風水操疏記說得着肅服武化纖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