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魂的意思、放魂的詳細解釋
放魂的解釋
舊時農曆正月朔日至十八日收燈止,縱少年盡情遊戲歡樂,無論晝夜,謂之“放魂”。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熙朝樂事》:“﹝正月朔日﹞自此少年遊冶,翩翩徵逐,隨意所之,演習歌吹……唱説平話,無論晝夜,謂之放魂。”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
- 魂的解釋 魂 ú 迷信的人指附在人體上主宰人,又可離開肉體而獨立存在的實體:魂靈。鬼魂。魂不附體。 指精神或情緒:魂飛魄散(形容極度驚恐)。魂不守舍。 筆畫數:; 部首:鬼;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放魂”一詞有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一、傳統歲時習俗(主要含義)
指舊時農曆正月初一至十八期間,允許少年自由娛樂的習俗。根據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馀》記載,在此期間少年可參與歌舞、曲藝、遊園等活動,晝夜不限,民間稱為“放魂”。這一習俗與元宵燈會相關,正月十八收燈後結束。
二、現代引申義(較少見)
在部分現代語境中被引申為形容詞性成語,由“放”和“魂”組合,形容釋放強大氣勢或展現非凡才能的場景,常見于形容競技、表演等場合的恢弘場面。
補充說明:
- 權威古籍中僅記載第一種解釋,第二種屬于現代語言演變中的新用法。
- 在字詞結構上,“放”指解除約束,“魂”指精神氣魄,組合後既保留了字面意涵,也承載了民俗文化内涵。
建議在閱讀古籍或涉及民俗文化的内容時,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在文藝創作或口語表達中,可根據語境靈活使用第二種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魂(fàng hún)是一個漢字詞組,下面我來為你介紹一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放的部首是方,總共有四筆;
魂的部首是鼠,總共有十六筆。
來源:
放魂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中的一段描述。在古代中國的祭祀儀式中,有一種儀式需要将動物的骨骼焚燒,以供其靈魂安息。這種焚燒骨骼的儀式被稱為“放魂”。
繁體寫法:
放魂的繁體寫法是「放魂」,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因此放魂的古代寫法為「放魂」。
例句:
1. 在農曆傳統節日中,人們會焚燒紙錢以放魂。
2. 此次祭祀儀式旨在放魂赴文昌殿上供奉。
組詞:
與放魂相關的組詞有:送魂、魂靈、安魂等。
近義詞:
與放魂意思相近的詞有:放靈、送亡、超度等。
反義詞:
放魂的反義詞可能是不放魂,即不進行相關的儀式。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