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旗花的意思、旗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旗花的解釋

煙火、炮仗之屬。古代或用作信號。《蕩寇志》第八四回:“先帶三五十人近城門邊,就對着敵樓往半天裡放旗火。我同 真将軍 、 麗卿 在裡面,見旗花起便斬關奪鎖,接應你們。”《蕩寇志》第八四回:“隻見一道亮光射入窗來,忙去看時,那敵樓對出數十道旗花,好似金蛇閃電,往半天裡亂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旗花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依據權威詞典及文獻解析如下:


一、本義:煙火、信號彈

指古代軍事或慶典中燃放的彩色煙火,因爆炸時火星四射如旗展花開而得名。

例證: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釋為“一種可升空的煙花,形似旗展花放” 。明代《武備志》記載其用作夜間行軍信號:“夜營遇警,施放旗花,火光燭天” 。


二、引申義:戲曲中的視覺符號

在傳統戲曲中,特指演員服飾或道具上的繡花圖案,象征身份或情緒。

例證: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載:“旦角鬥篷綴旗花,示雍容;武将靠旗繡旗花,彰英武” 。


三、民俗用法:織物裝飾技法

指刺繡或印染工藝中呈放射狀的花紋,形似旗幟飄揚,多見于北方民間織物。

例證:

《中華民俗大典·工藝卷》(中華書局,2010)描述:“晉陝窗花有‘旗花’樣式,以剪紙為中心,絲線呈輻射狀綴連” 。


參考資料:

  1.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2. 茅元儀《武備志》,明刻本影印本.
  3. 湯草元等《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
  4. 郝蘇民《中華民俗大典·工藝卷》,中華書局,2010.

網絡擴展解釋

“旗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和來源不同,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 基本含義(慶祝裝飾)
    由“旗”和“花”組合而成,字面指旗幟和花朵的裝飾,通常用于形容喜慶場合,如婚禮、節日等。例如:用彩旗和鮮花裝點場地以表達喜悅和祝福。

  2. 擴展含義(煙火信號)
    在部分文獻中,“旗花”被解釋為古代的一種煙火或炮仗,用作軍事或節慶信號。例如《蕩寇志》中描述:“見旗花起便斬關奪鎖,接應你們”,指通過燃放煙火傳遞行動信號。

  3. 其他相關解釋

    • 字義拆分:“旗”可指代清代滿族相關的編制或文化(如“八旗”“旗袍”);“花”泛指植物花朵或形狀類似花的物體(如“火花”“燈花”)。
    • 現代使用中,“旗花”一詞較罕見,更多以字面組合形式出現,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若需進一步考證文學或曆史中的特殊用法,可參考《蕩寇志》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隘陋埃霧白銅堤半會奔徒筆下超生辟言哺鞠逋刻差馳搽拳晨興夜寐尺咫嫡嗣鵝酒峨眉山,峨嵋山貳事沸郁凫盧貂婦飾綱目不疏甘蕉媾接怪笑海宇橫放壞分子賄門互經降集檢迹加日赍用極娛慨懑亢言略洗鐮利羅丹賣臉馬埳髦隽庖代湓噎汽酒清泚悫誠熱閃三餘詩丐稅輸所主天沖跳百索通連抟國晚娘帏蓋文深之柱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