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語的意思、寄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語的解釋

[send word] 傳話給某人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陸遊《漁家傲·寄仲高》

寄語故人

詳細解釋

傳話,轉告。 南朝 宋 鮑照 《代少年時至衰老行》:“寄語後生子,作樂當及春。” 唐 劉希夷 《晚春》詩:“寄語同心伴,迎春且薄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寄語昏污諸酷吏,遠在兒孫近在身。” 清 納蘭性德 《鹧鸪天·送梁汾南還時方為題小影》詞:“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 陳毅 《送人赴泰州談判抗日合作》詩:“憑君寄語強梁輩,摩擦自戕慎厥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寄語”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表達情感、祝福或囑托,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傳遞的話語,既可以是祝福、勸勉,也可以是忠告或叮囑。其核心在于情感的傳遞與思想的表達。

  2. 詞性與用法

    • 作動詞:表示“傳話、轉告”,如“寄語青年朋友要珍惜時光”。
    • 作名詞:指代“所傳的話語”,如“老師的寄語讓我深受鼓舞”。
  3. 常見類型與例句

    • 節日祝福:如“春節寄語:願你平安喜樂”。
    • 離别囑托:陸遊詩句“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
    • 勸勉期望:如“寄語後輩要勤奮努力”。
  4. 延伸意義
    寄語不僅傳遞信息,更承載情感寄托,常用于正式場合(如畢業典禮)或文學作品中,增強感染力。

若需更多例句或具體場景用法,可參考漢典和古詩文中的經典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語

寄語,常用詞彙,多用于寫信或附言時表達祝願、叮囑的話語。通常包含對接收者的祝願或期望。寄語是一種表達真情實意的方式,常見于個人之間的書信、賀卡、紀念冊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寄語的拆分部首為宀(寶蓋頭)和言(言字旁),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寄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時,人們常以字、詩句等形式将自己的寄托與祝福寄予他人,這種習俗逐漸形成了“寄語”的概念,并延續至今。

繁體

《寄語》在繁體中的書寫形式為「寄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寄語」的寫法有所不同。可以寫作「寄語」或「寄語」。其中的「寄」意為托付、交付,「語」則表示言辭、話語。

例句

1. 他在信中寄語我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太勉強自己。

2. 畢業紀念冊上,她寫下了對同學們的美好寄語。

3. 我收到了你的賀卡,感謝你的祝福和寄語。

組詞

祝福、問候、告誡、留言、賀詞、賜福、緻辭

近義詞

祝願、祝語、祝福、禱告、諸君、唁文

反義詞

咒罵、詛咒、詛咒語、惡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