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室的意思、九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室的解释

(1).古时九嫔和九卿分别治事之所。《周礼·考工记·匠人》:“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郑玄 注:“九室,如今朝堂诸曹治事处。” 贾公彦 疏:“此九嬪之九室与九卿九室相对而言之:九卿九室是治事之处;则九嬪九室亦是治事之处。”

(2).指古明堂的九间房屋。《大戴礼记·明堂》:“明堂者……凡九室。” 王聘珍 解诂:“《隋书·牛弘传》引 蔡邕 《明堂月令论》云:‘明堂制度之数,九室以象九州。’”

(3).即九庙。天子的祖庙。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壬辰,既格於道祖,乘舆即以是日致斋於九室。”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九庙》:“ 武德 元年始立四庙, 正观 七年立七庙, 开元 十年增太庙为九室。”

(4).道教谓人体中的“上宫”(脑)和“九窍”。《黄庭内景经·常念》:“九室正虚神明舍。” 梁丘子 注:“九室,谓头中九宫之室及人之九窍,使上宫荣华,九窍真正,则众神之所止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夫入九室以精思,存真一以招神者。”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正身心於九室,捡神气於三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室"作为汉语复合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具有多重释义:

一、明堂建制(礼制建筑)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明堂主体建筑采用九室布局,按《周礼·考工记》记载为"五室十二堂"结构发展而来。《后汉书·祭祀志》载东汉永平年间重建明堂"上圆下方,九室重隅",其空间分布对应《大戴礼记》"明堂九室,以象九州"的天人合一理念。该规制被《汉语大词典》收录为"古代帝王宣政明教之所"的典制释义。

二、道教修炼场所(宗教术语) 《云笈七签》卷十七记载道教存思修炼法时,将人体分为"头中九宫",其中泥丸宫包含九真所在的九室空间。唐代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将洞天福地划分为三十六洞天,其中第九霍林洞天被称为"霍林宫",形成"九室"作为修炼境界的代称。此用法被《道教大辞典》列为宗教术语条目。

三、宗庙规制(礼制延伸) 《汉书·王莽传》记载"定祧庙之序,立九室之制",指帝王宗庙供奉九代先祖的祭祀空间。唐代杜佑《通典·礼七》详述这种"同殿异室"的宗庙制度,每室供奉一主,形成"太祖庙与三昭三穆"的九室格局。该制度释义可见于《中国礼制史》相关研究。

四、嫔妃居所(宫廷建筑) 《周礼·天官》郑玄注提及"九室谓九嫔之室",指周代宫廷中九嫔居住的宫室群落。宋代陈祥道《礼书》考证该建筑群位于路门之内,与天子六寝构成完整的宫廷居住体系。此建筑学释义载于《三礼名物通释》。

网络扩展解释

“九室”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类解释:

一、古代官署与居所

  1. 九嫔与九卿治事处
    根据《周礼·考工记·匠人》记载,古代宫廷“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即九嫔(后宫女官)和九卿(朝中高官)分别在内廷与外朝设有九间处理事务的场所。郑玄注疏称“九室”类似汉代朝堂的官署办公区。

二、建筑形制

  1. 明堂九室
    古明堂(帝王宣政、祭祀的殿堂)有九间房屋,象征九州。《大戴礼记·明堂》提到“明堂者……凡九室”,蔡邕在《明堂月令论》中进一步解释其设计“以象九州”。

三、宗庙制度

  1. 天子九庙
    唐代以后,天子祖庙增至九室,称“九庙”。如杜甫《朝享太庙赋》中“致斋於九室”,宋代王应麟《小学绀珠》记载唐开元十年“增太庙为九室”。

四、道教术语

  1. 人体“上宫”与九窍
    道教将人体头部称为“上宫”(脑部),并与九窍(眼、耳、鼻等九孔)合称“九室”。葛洪《抱朴子·明本》提到“入九室以精思”,梁丘子注称“九室”为头中九宫及九窍,是“众神止舍”之处。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礼制、建筑、宗教等不同领域的含义,需根据具体文献语境判断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卦衣百累棒疮并驰才高运蹇谗焰成堆猝暴达怛大后日祷献大禹治水德能调补第一号藩王扉画凤凰皂隶风砾凤毛麟角封守高厚亨途患得患失讙诽回灯角菱鯨吸近史谨小榘范可戏倥急空宗昆曲累辈练声流荡子楼雉觅活缗繦墨君迫击炮槃桓强近黔雷秋毫勿犯秋卷权家蛐蟺哥三季稻三行署押檀的腾欢拓落咼氏笑柄小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