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土的籠和鏟挖泥土的鍬。《管子·度地》:“籠臿闆築各什六,土車什一,雨輂什二,食器兩具人有之。” 漢 桓寬 《鹽鐵論·擊之》:“昔 夏後 底洪水之災,百姓孔勤,罷於籠臿。及至其後,鹹享其功。”
“籠臿”是古代用于水利或土木工程的兩種工具組合,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籠”指盛土的竹制容器(類似筐簍),“臿”是鏟土工具(類似鐵鍬)。兩者常配合使用,用于挖土、運土等工程場景。
文獻出處
功能與用途
該詞現多用于古文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
籠臿是一個漢字詞語,常常用來形容或比喻某種“困住”或“束縛”的狀态。它的拆分部首是“竹”和“卩”,其中“竹”表示竹子,而“卩”表示印章。在筆畫上,它一共有11個筆畫。
籠臿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是古代的一種文獻記載。在那個時候,它的寫法是用古代的漢字形态,即以直行豎線和橫線相互交錯的方式來表達。
在繁體中,籠臿的字形和簡體略有不同。具體來說,繁體字的“竹”部分會更加複雜和繁瑣,而且筆畫數量也會有所增加。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略有不同。對于籠臿這個詞,古人常常使用更加古老的形态來書寫。這種形态與現代的簡化字相比,更加細緻和繁複。
1. 知識的局限性常常使人感到自己被籠臿住。
2. 社會的束縛令人覺得無法擺脫,仿佛被籠臿。
1. 籠罩:意思為遮蓋或覆蓋在某物之上。
2. 限制:意思為限定或約束某人或某事。
1. 束縛:意思為限制或禁锢某人或某物。
2. 困擾:意思為使人感到困惑或困苦。
1. 解脫:意思為從困擾或束縛中獲得自由。
2. 解放:意思為從束縛或控制中獲得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