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丘的意思、九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丘的解釋

(1).傳說中我國最古的書名。《左傳·昭公十二年》:“ 楚 左史 倚相 趨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杜預 注:“皆古書名。”《<書>序》:“ 九州 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 九州 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 唐 楊炯 《從弟去溢墓志銘》:“若夫 羽陵 遺策, 汲冢 殘書, 倚相 之《八索》《九丘》, 張華 之千門萬戶,莫不山藏海納,學無所遺。”

(2).指九州。 宋 黃庭堅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韻謹同韻賦之》:“下令走百神,大雲庇九丘。” 明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索諸九丘之遠,論於六合之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丘是漢語古籍中記載的上古書名,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書名釋義

“九丘”最早見于《尚書·序》:“九州之志,謂之九丘。”東漢經學家孔安國注:“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 其核心指代一部彙集九州地理、物産、風俗的典籍。“九”對應禹劃九州,“丘”取“聚集”之義,引申為文獻彙編。

二、字義溯源

“丘”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土之高也”,本義指自然山丘。在“九丘”中則引申為“分類輯錄”,與“墳”(大道)、“典”(常法)等構成早期文獻分類體系。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強調此類書名中“丘”特指“區域志錄”的文獻屬性。

三、曆史意義

《左傳·昭公十二年》載楚靈王提及“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佐證其為先秦公認的古籍。唐代孔穎達疏證:“九丘者,九州之紀也”,表明其作為中國早期地理志的權威性,後世《漢書·地理志》的編纂亦受其影響。


參考來源

  1. 《尚書正義》(孔安國傳,孔穎達疏)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3. 《春秋左傳正義》(孔穎達)
  4.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5. 《辭源》(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九丘”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主要解釋如下:

一、作為古籍名稱

  1. 最古老的典籍
    據《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九丘與《三墳》《五典》《八索》并列為上古文獻,是傳說中記載九州地理、物産及風土的重要典籍。孔安國在《尚書序》中提到,《九丘》是“九州之志”,内容涵蓋土地、物産、氣候等,具有地理志性質。

  2. 失傳的實物地圖
    部分學者認為《九丘》可能以實物形式(如地圖或圖表)記錄九州信息,而非傳統文字書籍。

二、指代地理概念

  1. 九州
    “九丘”常作為“九州”的同義詞,象征古代中國的疆域劃分。例如宋代黃庭堅詩句“大雲庇九丘”即用此意。

  2. 山丘的引申義(存疑)
    極少數資料提到“九丘”指九座具體山丘(如陶唐之丘、昆吾之丘等),但此說法僅見于低權威性來源,可能為後世附會。

三、其他衍生含義

補充說明

由于《九丘》原書已佚,其具體内容尚無定論。若需深入研究,可參考《左傳》《尚書序》等早期文獻,或查閱考古學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阿蒙拜家慶白眼兒悲絲笨人弊幸簿扇察聽車擔嗤妍定評洞洽饾湊敦崇發奮蹈厲分進合擊覆潤福善禍淫歌篇鈎串光訓國而忘家橫坐标懷慙黃镮尖頭奴教育處濟育凱凱匡勑褲腰帶老兔犁铧龍丘亂國洛閩慢葬每牛梅妻蔑蒙拿囮頭納宜刨花樵侶漆妃窮崖絕谷秋意啟隙囷鹿軟釘子山沖稅卡濤聲違抑下軍香車箱墊仙輿膝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