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 古弼 以聰敏正直為 太宗 所嘉,賜名曰 筆 ,取其直而有用,後改名 弼 。 弼 頭尖, 世祖 常名之曰 筆頭 。一日诏以肥馬給騎人, 弼 命給弱者。 世祖 大怒曰:“尖頭奴,敢裁量朕也!朕還臺,先斬此奴!”見《魏書·古弼傳》。後遂以“尖頭奴”為毛筆的代稱。 宋 楊適 《絕句》:“尖頭奴有五兄弟,十八公生四客卿。”亦省稱“ 尖奴 ”。 金 元好問 《劉遠筆》詩:“三錢鷄毛吐皇墳,尖奴定能張吾軍。”
“尖頭奴”一詞有兩種不同含義,需結合曆史典故和引申義進行解釋:
曆史典故
源自《魏書·古弼傳》:北魏官員古弼因聰慧正直被賜名“筆”(象征正直有用),後因頭型尖,被皇帝戲稱為“筆頭”。某次他違抗聖命,皇帝怒斥“尖頭奴,敢裁量朕也!”。此後,“尖頭奴”成為毛筆的别稱,如宋代楊適詩句“尖頭奴有五兄弟”即指毛筆。
字面解析
“尖頭”指毛筆的尖端,“奴”含戲谑意味,暗喻其雖為工具卻具“裁量”之能,呼應古弼的耿直性格。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為讨好上級喪失原則之人”,可能因“奴”字引發聯想,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或為現代衍生義。
尖頭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心思狹窄、計較小事的形象。
尖頭奴的拆分部首是小部首“寸”,筆畫數為8。
尖頭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通常用尖銳的東西來形容一個人的心思狹窄,計較小事。因此,尖頭奴一詞便被用來形容這樣的人。
尖頭奴的繁體字為「尖頭奴」。
在古時候,尖頭奴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區而有所不同。
1. 他真是個尖頭奴,為了一塊小糖果都能争個不停。
2. 别和他玩小遊戲,他是個尖頭奴,輸了就會生氣。
尖頭奴是一個詞語,暫時沒有相關的組詞。
心胸狹窄、小心眼、小氣、計較。
大度、寬容、慷慨、豁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