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囷鹿的意思、囷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囷鹿的解釋

糧倉。《國語·吳語》:“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 韋昭 注:“員曰囷,方曰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囷鹿是古代兩種貯藏糧食的器具名稱,其具體含義及區别如下:

一、基本釋義

囷(qūn):指圓形谷倉。《說文解字》釋為“廪之圜者”,即用竹篾或荊條編織的圓形糧囤。其形如穹頂,底部架空以防潮,頂部覆蓋茅草,多見于先秦文獻。

鹿(lù):通“簏”,指長方形箱式糧櫃。《廣韻》注“簏,箱也”,為木闆制成的方形容器,多用于存放幹燥的籽粒或加工後的精糧。

二、功能與形制差異

  1. 貯藏對象:囷主要用于儲存帶穗的禾稼或未脫粒的谷物,因其容積大、透氣性好;鹿則適用于貯存去殼後的米、麥等成品糧,密封性更佳(參考《王祯農書·農器圖譜》)。
  2. 構造特征:囷為立體圓柱形,直徑可達數米;鹿為扁平長方體,可疊放節省空間(據《齊民要術·收種篇》記載)。

三、曆史演變

西周至漢代,“囷鹿”并稱泛指糧倉(《周禮·地官》鄭玄注)。唐宋後因倉儲技術進步,“囷”漸被大型官倉替代,“鹿”演變為家用小型儲糧櫃,今閩南方言仍稱“米鹿”。


文獻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賈思勰《齊民要術》(農業出版社校釋本)
  3. 王祯《王祯農書》(缪啟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整理本)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詞典網頁,釋義綜合權威古籍及農學史著作,未添加鍊接以确保信息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囷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糧倉的形制,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詞義

二、結構與引證

  1. 形制區别
    根據《國語·吳語》韋昭注:“員(圓)曰囷,方曰鹿”,可見兩者以形狀區分:

    • 囷:圓形糧倉,頂部尖圓,類似圓錐形;
    • 鹿:方形糧倉,結構方正。
  2. 古籍用例
    《國語·吳語》記載:“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描述吳國糧倉空虛的窘境,側面反映“囷鹿”作為國家儲糧設施的重要性。

三、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中。其核心意義與“倉廪”“糧倉”相近,但更強調形制分類。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鹿”在此為借字,與動物“鹿”無關(動物“鹿”本義見),而是通過假借表示方形糧倉的形制。

别人正在浏覽...

班迎綳瓷鼻飲部件赤條精光槌提黨紀道號點拍扞戾告祝貫朽粟腐鬼擘口黑匣子畫旨火壺盧惑主檢法戋夫交會頰舌絜廉進鼓緊健進墾金仆九歌抉挑鞠遣苛厲窺望藍袍勞恤鍊鉗子祿粟明敕末工謀帥泥木啟機寝滅侵軋球球棄繻年全程煞認聲色不動試中收報機受教育鼠齒苋送納泰東騰精天墀拖尾巴無偏纖冗小廟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