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丘的意思、九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丘的解释

(1).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名。《左传·昭公十二年》:“ 楚 左史 倚相 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 九州 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 九州 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若夫 羽陵 遗策, 汲冢 残书, 倚相 之《八索》《九丘》, 张华 之千门万户,莫不山藏海纳,学无所遗。”

(2).指九州。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下令走百神,大云庇九丘。”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索诸九丘之远,论於六合之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丘是汉语古籍中记载的上古书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书名释义

“九丘”最早见于《尚书·序》:“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东汉经学家孔安国注:“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其核心指代一部汇集九州地理、物产、风俗的典籍。“九”对应禹划九州,“丘”取“聚集”之义,引申为文献汇编。

二、字义溯源

“丘”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土之高也”,本义指自然山丘。在“九丘”中则引申为“分类辑录”,与“坟”(大道)、“典”(常法)等构成早期文献分类体系。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强调此类书名中“丘”特指“区域志录”的文献属性。

三、历史意义

《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灵王提及“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佐证其为先秦公认的古籍。唐代孔颖达疏证:“九丘者,九州之纪也”,表明其作为中国早期地理志的权威性,后世《汉书·地理志》的编纂亦受其影响。


参考来源

  1. 《尚书正义》(孔安国传,孔颖达疏)
  2.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3. 《春秋左传正义》(孔颖达)
  4.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5. 《辞源》(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九丘”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汉语词汇,主要解释如下:

一、作为古籍名称

  1. 最古老的典籍
    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九丘与《三坟》《五典》《八索》并列为上古文献,是传说中记载九州地理、物产及风土的重要典籍。孔安国在《尚书序》中提到,《九丘》是“九州之志”,内容涵盖土地、物产、气候等,具有地理志性质。

  2. 失传的实物地图
    部分学者认为《九丘》可能以实物形式(如地图或图表)记录九州信息,而非传统文字书籍。

二、指代地理概念

  1. 九州
    “九丘”常作为“九州”的同义词,象征古代中国的疆域划分。例如宋代黄庭坚诗句“大云庇九丘”即用此意。

  2. 山丘的引申义(存疑)
    极少数资料提到“九丘”指九座具体山丘(如陶唐之丘、昆吾之丘等),但此说法仅见于低权威性来源,可能为后世附会。

三、其他衍生含义

补充说明

由于《九丘》原书已佚,其具体内容尚无定论。若需深入研究,可参考《左传》《尚书序》等早期文献,或查阅考古学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暴刻报聘辨智蔽旒并禽摈士长春不老宸严斥遣当街到差顶名替身堆堵发廊藩翰峯岭風形公赋骨化形销含盖后悔惊恐失色矜式吉祥物峻雅看取空巢家庭空桑老趼乐极悲来了绝灵主淋漓乱黩论齿马路缅迈弥勒内力作用浦鸥乾基挈提清媚乞与鹊面弓羣衆观点日中为市容膝之地砂锅捣蒜上半晌山官勝國树端同寅协恭脱窜托底顽恶问安无千待万详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