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崇尚。《晉書·慕容寶載記》:“﹝ 蒙容寶 ﹞及為太子,砥礪自修,敦崇儒學。” 唐高祖 《禁行刑屠6*殺诏》:“蓋欲敦崇仁惠,蕃衍庶物,立政經邦,鹹率茲道。”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 漢 世敦崇行誼,州郡有才賢著聞者,其上得辟為功曹掾屬,往往洊歷以至公卿列侯。”
(2).渾厚清峻。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二:“文既成,敦崇嚴重, 太宗 深加歎奬。”
(3).結實高大。 清 毛祥麟 《對山馀墨·田臾傳》:“ 田 家郎四體敦崇,頭角嶄嶄,他日任重緻遠,當無出其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敦崇漢語 快速查詢。
敦崇是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詞典釋義及經典用例三方面解析:
二字組合後,“敦崇”強調以誠摯、莊重的态度推崇或尊奉某事物。
推崇;尊崇
例:《漢語大詞典》釋:“敦崇,猶尊崇。”如“敦崇禮教”即指恪守并弘揚禮制教化。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崇尚;重視
例:《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注:“敦崇,尊崇;崇尚。”如“敦崇儉樸”意為倡導節儉之風。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後漢書·朱穆傳》:
“穆深敦崇儒學,勸課掾史子弟悉就學。”
(朱穆極力推崇儒學,督促下屬子弟求學。)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
《宋史·禮志》:
“敦崇風教,以勵臣節。”
(通過尊崇禮教來激勵臣子的節操。)
“敦崇”凝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道德禮法的莊重推崇,其核心是以笃實之心尊奉高尚價值,常見于典章文獻與曆史叙述中,現代漢語多用于書面語體。
“敦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作為成語使用時,“敦崇”指敦厚而崇高的品德,強調個人兼具純樸誠實與高尚道德的雙重特質。其中:
品德層面
形容人具備深厚的内在修養,如《晉書》中提到“敦崇儒學”,指推崇儒家道德修養()。其核心是内外兼修——既保持純良本性,又追求崇高理想。
詞源與文化背景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論語》中的“敦崇好學,守問志行”,強調以敦厚的态度對待學習,并堅守志向()。
在古籍和部分語境中,“敦崇”還有以下含義: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釋義()及古籍用例(),如需更多例證或完整詞源考據,可參考相關文獻。
背風港标營布滿不取常建道聽途說點閘低地頂號對越二尾子非生産勞動奉達分局符贶高幾汞弧駭惶沆澤谹誼隳損魂府甲錯降恕挢發交角狡扇驚心吊魄九光酒醴救撲忌煙絕子絕孫攬承量計連架立男疬瘍風論鋒梅英俳句蓬矢七大八小箧牍祇樹林軟資源澀劑珊網生姜神鳥神虈殊種遂性筍籮貪竊特群鐵屑屑退衙位階逶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