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孤獨的老人。 漢 焦贛 《易林·漸》:“别離分散,長子從軍,稚叔就賊,寡老獨安。” 宋 王安石 《和吳禦史汴渠》詩:“貨入空外府,租輸陳太倉。東南一百年,寡老無殘粻。”
(2).亦作“ 寡佬 ”。詈詞。多用于******。 茅盾 《子夜》九:“ 玉亭 ,你還要看看她麼,看一看裝扮好了的她,丢那媽,寡老。” 茅盾 《第一階段的故事》六:“我才不來嘔這口閑氣,化這路冤錢,讓那隻寡老背地裡笑我是洋盤。” 王西彥 《曙》:“我 任老三 不稀罕你這隻寡佬!”
“寡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指孤獨的老人
指家中或社會中缺乏子女或年輕人陪伴的年長者,強調孤寂狀态。例如:
宋代王安石《和吳禦史汴渠》詩提到“寡老無殘粻”,即描述孤寡老人生活艱難的情景。
漢代焦贛《易林·漸》中“寡老獨安”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方言中的詈詞(罵人話)
多用于貶斥寡婦或獨身女性,含侮辱性。例如:
茅盾《子夜》中“丢那媽,寡老”即為此類用法;
王西彥《曙》中“寡佬”亦屬同類表達。
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詞義,避免誤解。
寡老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家中隻有老人,沒有年輕人或者指家庭中隻有一位年邁的老人。
寡(guǎ):由宀(mián)和卦(guà)組成,宀為拉長的三點冠形,表示“房子”,卦表示“八卦之爻”。
老(lǎo):由⺼(rénrén)和務(wù)組成,⺼表示“肉”,務表示“辦事、工作”。
寡老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擊鼓》中:“鼓鼓嗚嗚,******之饑。”這裡的“******”指的是隻有一位婦女,沒有丈夫的家庭。
寡老的繁體字為「寡老」。
在古代寫寡老時,老字的“⺼”部分曾寫作「若」,現已不再使用。
1. 這個家裡隻有寡老,孩子們都早已長大成人離開了。
2. 她過世後,他成了這個家裡唯一的寡老。
寡交、寡言、寡歡、寡情、孤寡
孤老、獨居老人、單身老人
豐家、多子多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