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啓蟄的意思、啓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啓蟄的解釋

1.節氣名。動物經冬日蟄伏,至春又複出活動,故稱“啟蟄”,今稱“驚蟄”。《左傳·桓公五年》:“凡祀,啟蟄而郊。” 孔穎達 疏:“《夏小正》曰:‘正月啟蟄。’其《傳》曰:‘言始發蟄也。’” 楊伯峻 注:“啟蟄猶今言驚蟄, 宋 王應麟 所謂‘改啟為驚,蓋避 景帝 諱。’至 漢 行太初曆,改驚蟄在雨水後,為 夏 正二月節氣,古之驚蟄在雨水前,為 夏 正正月之節氣。”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不藉》:“啟蟄也得其耕,時雨也得其種。”

2.謂驚起蟄伏過冬的動物。 駱鵬 《寄懷師農》詩:“風高尚有南飛雁,龍伏曾無啟蟄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啓蟄”(qǐ zhé)是漢語中的一個詞語,現多寫作“啟蟄”,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節氣名稱
    指動物結束冬眠、恢複活動的自然現象,對應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古代稱“啟蟄”,後因避漢景帝劉啟名諱改為“驚蟄”。

  2. 動詞含義
    表示“驚起蟄伏的動物”,如“啟蟄雷”形容春雷喚醒冬眠生物。


二、曆史與演變


三、自然與文化意義


四、文學引用

古詩文中常以“啟蟄”象征生機複蘇,例如:

“風高尚有南飛雁,龍伏曾無啟蟄雷。” ——駱鵬《寄懷師農》


“啓蟄”是“驚蟄”的古稱,兼具節氣名與動詞含義,反映了古代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及語言文化的演變。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啓蟄的意思

《啓蟄》這個詞是指春季開始,冬眠的動物蘇醒過來。在自然界中,這标志着冬天即将結束,春天即将到來,氣溫會逐漸升高,大地開始回暖。

拆分部首和筆畫

《啓蟄》這個詞由部首組成:啟(qǐ),即“開啟”的意思;蟲(chóng),即“昆蟲”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9,其中啟的筆畫數為7,蟲的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啓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于其意義為啟蟄,所以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繁體字為「啟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啓蟄》在古時候常常采用「啓」字的扁平體,像「無」字。而「蟄」則是用象形字形式表示的,它由四隻腳的蛇在蛇洞内出現的形狀組成。

例句

1. 春天來了,啓蟄之後,冬眠的動物紛紛蘇醒。

2. 聽說過啓蟄的小鳥開始唱歌,它們歡迎春天的到來。

組詞

1. 啓發:引導和激發人們的思維和創造力。

2. 啓示:通過某種方式向人們啟示或提示一些重要的事情。

3. 蟄伏:動物在冬季沉睡,不活動,也可以引申為人們在某個時期内消極潛伏。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蘇醒、醒來、複蘇。

反義詞:冬眠、沉睡、休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