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力役的意思、力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力役的解釋

(1).以武力征伐。《穀梁傳·僖公十九年》:“ 梁 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 範甯 集解:“如使伐之而滅亡,則淫湎不足記也,使其自亡然後其惡明。”

(2).勞役。《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唐 元稹 《酬樂天南行》詩:“跋家逃力役,連鏁責逋誅。” 清 孫枝蔚 《重修黃樓詩和五兄大宗》:“當時豈為遊觀美,此事須知力役輕。”

(3).征用民力。《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是時民患上力役,解於公田。” 明 陸深 《傳疑錄》:“爵命崇則力役多,以天下為私奉,非至公之法也。”

(4).服役;幹體力活。 宋 沉俶 《諧史》:“自今改前所為,但聽老奴盡心力役,不二三年,舊業可復。” 明 姚士粦 《見隻篇》卷下:“未幾, 江 為 周吏部 力役運石,石故壓 江 一足,果斷。” 清 唐甄 《潛書·去奴》:“宮中之事,選粗健女子充之,以給力役,備非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力役”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分析:

一、詞義解釋

  1. 武力征伐
    指通過軍事力量進行讨伐,常見于早期文獻。如《谷梁傳》提到“如加力役焉”,強調武力征服的負面評價。

  2. 勞役
    指統治者強制征發的無償勞動,屬于古代徭役制度的一部分。《孟子》将“力役之征”與布帛、糧食并列為三種主要稅賦形式。

  3. 征用民力
    強調政府調用民衆勞動力進行公共工程或服務,如《漢書》記載民因力役繁重而荒廢農田。

  4. 體力勞動
    廣義上指從事體力活動,如宋代文獻描述百姓“力役運石”的場景。

二、曆史背景與演變

三、相關概念

“力役”在古代多指強制性勞動或軍事行動,其内涵隨曆史變遷從武力征伐擴展至賦稅制度,反映了古代社會權力結構與經濟形态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力役的意思

《力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盡力勞作、負重勞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力役》由“力”和“彳”兩個部首組成。

“力”是表示力量、能力的意思,它是四筆的基本部首,寫法為一橫、一點。

“彳”是表示行走的意思,它是三筆的基本部首,寫法為三個撇。

整個字共有五筆。

來源和演變

《力役》的來源還沒有确切的記載,但可以推測與古代人們的勞動有關。

在古代,勞動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負重勞動需要消耗大量的力量,所以《力役》這個詞就表示了勞動、辛勤工作的意思。

繁體的寫法

《力役》的繁體寫法是「力役」,與簡體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而《力役》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劦役」。

例句

1. 他每天都在田地裡努力地力役。

2. 在建設過程中,許多工人正忍受着艱苦的力役。

組詞

勞役、苦役、軍役、強役、重役

近義詞

奮力、努力、盡力、辛勞、辛勤

反義詞

輕松、休閑、安逸、悠閑、清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