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撓的意思、曲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撓的解釋

亦作“ 曲橈 ”。1.彎曲。《禮記·明堂位》“ 殷 以椇” 漢 鄭玄 注:“椇之言枳椇也,謂曲橈之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榆白楊》:“白楊,性甚勁直,堪為屋材;折則折矣,終不曲撓。”

(2).不正直。 漢 王充 《論衡·答佞》:“人操行無恒,權時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撓。”

(3).指枉法。《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是察阿黨” 漢 鄭玄 注:“阿黨,謂治獄吏以私恩曲橈相為也。”

(4).退縮;屈服。《戰國策·齊策一》:“戰不勝, 田忌 不進,戰而不死,曲撓而誅。” 鮑彪 注:“曲撓,言師不直前而敗。”《晉書·劉毅傳》:“ 毅 夙夜在公,坐而待旦,言議切直,無所曲撓,為朝野之所式瞻。”

(5).指用手指輕抓。 許地山 《七寶池上底鄉思》詩:“但我的夫君,還把我底四肢來回曲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曲撓”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彎曲
    指物體或形态的物理彎曲狀态。例如《齊民要術》中描述白楊樹“性甚勁直……終不曲撓”,強調木質堅硬不易彎折。

二、引申含義 2.不正直
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或行為違背正直原則。如《論衡》提到“直者曲撓”,指原本正直的人變得不正直。

  1. 枉法
    特指司法中的徇私舞弊行為。漢代鄭玄注《禮記》時,将“阿黨”解釋為“治獄吏以私恩曲橈相為”,即官吏因私情歪曲法律。

  2. 退縮/屈服
    指行為或态度上的妥協。如《戰國策》中“曲撓而誅”描述戰敗後的退縮行為,《晉書》記載劉毅“無所曲撓”贊揚其剛直不屈。

  3. 輕抓動作
    口語中可表示用手指輕撓,如“抓撓癢處”。

三、使用注意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禮記》《論衡》《齊民要術》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标題> 曲撓

詞義

《曲撓》是一個動詞詞組,指的是扭曲、彎曲或弄彎的動作或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曲(串) + 撓(手)

筆畫:曲-6畫,撓-9畫

來源

《曲撓》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動詞組成,形容事物或身體部位彎曲扭動或被彎曲扭動的行為。

繁體

繁體字為「曲撓」,發音和意義均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曲撓」的寫法略有變化,可以寫作「曲彎」或「撓曲」,都有相同的意義。

例句

1. 他的脊背因為長時間的不正确坐姿而曲撓了。

2. 這個小彎曲的橋把水面上的光線都撓得彎彎曲曲的。

組詞

1. 曲線:彎曲的線條。

2. 曲折:走彎曲的路線,引申為事情發展不順利,經曆曲折。

3. 彎曲:彎折的形狀或狀态。

近義詞

1. 扭曲:物體或身體部位非自然地變形。

2. 彎曲:物體或身體部位呈現彎的形态。

反義詞

1. 直:沒有彎曲或扭動。

2. 整齊:井井有條,沒有任何彎曲或變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