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函谷關 與 崤關 的并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拟魏太子<邺中集>詩·王粲》:“ 伊 洛 既燎煙, 函 崤 沒無像。”
“函崤”是一個古代地理名詞,其詳細解釋如下:
函崤(拼音:hán xiáo)是函谷關與崤關的并稱。這兩個關隘均位于今河南省西部至陝西省東部一帶,屬于古代中原地區的戰略要地。
“壯年奉使叩函崤,尋壑經邱,窈窕逐低高。”(出自的造句示例,描述探訪函崤一帶的山水險峻之景。)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事件或地理變遷,可參考《史記》《水經注》等古籍。
函崤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函”是指信函、函件的意思,而“崤”是一個地名,指的是現今中國陝西省鹹陽市泾陽縣境内的一個山脈。因此,函崤這個詞意指着鹹陽市所在的泾陽縣。它也可以泛指鹹陽市。
拆分“函”字的部首是“凵”,它的總筆畫數為5。而“崤”字的部首是“山”,總筆畫數為11。
《函崤》也可寫作《涵崤》。泾陽縣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曆史文化而聞名,因此古人對泾陽縣的稱呼有涵崤、函崤等。這兩個詞在寫法上略有差異,但意思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函崤”這個詞,古人使用的是篆書或隸書的形式進行書寫。篆書是古代字體,隸書是漢字繁複的字體。這兩種書寫形式在現代已經不常見,現代書法多采用行書或楷書。
1. 去年夏天,我到函崤旅遊,欣賞了壯觀的山水風光。
2. 泾陽縣是函崤的所在地,以便利的交通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了很多遊客。
函崤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複合詞:
1. 函崤人:指來自泾陽縣的人。
2. 函崤文化:指泾陽縣特有的曆史文化。
近義詞:涵崤
反義詞:其他地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