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規諷的意思、規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規諷的解釋

規勸諷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譏 桀 紂 之猖披,傷 羿 澆 之颠隕,規諷之旨也。” 金 王若虛 《文辨》:“ 王元之 《待漏院記》文殊不典,人所以喜之者,特取其規諷之意耳。” 清 沉樹本 《李白填詞》詩:“被酒不忘規諷意,故将 燕 瘦比 環 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規諷(guī fěng)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由“規”與“諷”兩個語素構成。《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以委婉的方式規勸”,特指古代臣子或文人通過含蓄的言辭、比喻或詩文對君主、上位者提出批評或勸誡的行為。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陳忠傳》:“忠數規諷時事,其言不能施。”

從構詞法分析:“規”本義為畫圓工具,引申為勸誡糾正,如《說文解字》釋“規”為“有法度也”;“諷”指不直陳其事,用婉轉言語暗示,如《周禮》注“諷,謂以微言托意”。二者結合既包含道德勸化的嚴肅性,又強調表達方式的藝術性。

在文學創作中,規諷手法常體現為“主文而谲谏”,例如班固《東都賦》通過對比西都奢靡與東都儉樸,暗勸帝王施行德政;白居易《新樂府》組詩則以“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著稱。這種表達方式既符合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觀,又規避了直谏的政治風險,成為中國古代谏诤文化的重要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規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規勸諷谕,指通過委婉的方式勸誡或暗示他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二、結構與用法


三、曆史用例

  1. 文學批評:
    金代王若虛評價《待漏院記》時,認為其文風雖不典雅,但“規諷之意”深刻,體現勸谏價值。
  2. 詩歌創作:
    清代沈樹本《李白填詞》中,借“燕瘦環肥”的典故暗含規諷,表達對時政的隱晦批評。

四、總結

“規諷”融合了勸誡的明确性與表達的含蓄性,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溝通智慧。其應用場景涵蓋文學、政治、人際交往等領域,強調以柔克剛的勸谕藝術。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文心雕龍》或相關古典文學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百刻白肉本政避李嫌瓜缽那層标常陽除邪懲惡村煞猝死啖齧大兇地比跮差恩福佛事扶苗服軟感噎貴科寒乞兒戒鑒金窓謹容決會廓填練花遼東半島列靈室驢子妹丈夢撒寮丁綿綿不絕明靈冥然密矢木镳撓志泥古非今盤薄錢鍋子親類臞塉敺傷任勢人事代謝日積月纍镕鍊桑鳸食甘寝安太師轎子天不怕,地不怕提學禦史頹雲文雞五讓無形狎法象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