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eat each other with respect] 指夫妻互相尊敬、愛護、很客氣,像對待客人一樣
龐公者, 南郡襄陽人也,居 岘山之南,未嘗入城,夫妻相敬如賓。——《後漢書·龐公傳》
見“ 相待如賓 ”。
“相敬如賓”是漢語成語,形容夫妻之間互相尊敬、愛護,像對待賓客一樣有禮。以下從詞義、出處、用法等角度綜合解析:
該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中“冀缺夫婦”的故事:晉國大夫冀缺在田間耕作時,妻子恭敬送飯,二人以禮相待,被稱贊為“相待如賓”。後世《後漢書·龐公傳》也記載了類似事例。
古人以此倡導夫妻關系的平等與尊重,如《左傳》中冀缺雖為平民仍保持禮節,體現修養。當代語境中,該詞既可形容理想婚姻狀态,也需注意避免過度形式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典故細節,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相敬如賓”是指夫妻之間相互尊敬、彼此友愛,像朋友一樣相處的理想境界。夫妻之間不僅要相互尊重,還要互相理解和包容,共同努力維護婚姻的幸福和穩定。
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其中,相和如的部首分别是木和女,敬和賓的部首分别是攵和宀。
這個成語的源自《左傳·莊公十年》:“敬之以禮,讓之以禮,不亦美乎?如之何其能爾?其德勝一人而已矣。”該句表達了尊重和禮讓對于維系夫妻關系的重要性。
此外,相敬如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相敬如賓”。
在古時候,相敬如賓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相字的古體是“目相”,敬字的古體是“敬字旁旌”,如字的古體是“口女相”,賓字的古體是“般宼”。雖然寫法上有些差異,但這些字的含義與現代的相敬如賓是相同的。
他們夫妻之間十分和睦,彼此相敬如賓。
隻有相互尊敬,夫妻之間才能相敬如賓。
相親相愛、和睦相處、窗明幾淨
夫唱婦隨、和諧相處、友好相待
冷漠無情、口角不斷、互相埋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