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慅嬰的意思、慅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慅嬰的解釋

古代在罪犯冠上加草帶,以示羞辱。慅,通“ 草 ”;嬰,通“ 纓 ”。《荀子·正論》:“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嬰。” 王先慎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慅嬰,《慎子》作‘草纓’。草與慅蓋音同假借字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慅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刑罰中的一種羞辱性象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慅嬰(拼音:cǎo yīng / rǎo yīng)
指古代在罪犯的冠冕上添加草帶,以示羞辱。其中:

二、曆史背景與出處

  1. 刑罰象征:屬于“象刑”的一種,即通過象征性裝飾代替肉體刑罰。例如《荀子·正論》提到“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嬰”,說明古代用草纓替代肉刑以示懲戒。
  2. 文獻注釋:清代學者郝懿行在《荀子集解》中明确标注“慅嬰”即“草纓”,是通假字的用法。

三、讀音差異說明

四、應用與文化意義

這一詞彙反映了古代中國“以象征代刑罰”的治理理念,通過服飾羞辱達到懲戒目的,屬于禮法結合的社會控制手段。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象刑制度或相關古籍原文,可參考《荀子》及曆代注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慅嬰的意思

《慅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意思是指嬰兒或幼兒的狀态。慅嬰通常用來形容年幼、稚嫩、無知的嬰兒。

慅嬰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慅嬰的拆分部首是心字旁,并且它的總筆畫數為19畫。

慅嬰的來源和繁體字

慅嬰這個詞的來源尚不明确,可能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詞彙。在繁體字中,慅嬰被書寫為「憖嬰」。

慅嬰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慅嬰可能有其他不同的寫法,如「怅嬰」或「憫嬰」。這些寫法在古代文獻中被使用來描述嬰兒的狀态。

慅嬰的例句

1. 她是我親生的慅嬰,我會給她最好的照顧。

2. 這個電影中的慅嬰角色非常可愛。

慅嬰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慅嬰期(指嬰兒時期)、纖小的慅嬰(指嬰兒體型小巧)。

近義詞:嬰孩、嬰童、嬰幼兒。

反義詞:成人、兒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