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服的意思、從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服的解釋

(1).為姻親或君上的親屬服喪。《禮記·大傳》:“服術有六……六曰從服。” 鄭玄 注:“從服,若夫為妻之父母,妻為夫之黨服。”《宋書·禮志二》:“禦服大功九月,設位 太極 東宮堂殿。中監、黃門侍郎、僕射并從服。從服者,禦服衰乃從服,他日則否。”

(2).歸附;順服。《荀子·非十二子》:“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史記·五帝本紀》:“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3).遵從。《荀子·儒效》:“姦事姦道,治世之所棄,而亂世之所從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服,作為古代禮制術語,主要指在喪服制度中,因與死者存在特定社會關系(非直系血緣),而需遵循禮法規定服喪的行為。其核心在于“從屬關系”,即服喪者并非直接為死者服喪,而是跟隨(從屬)與死者有直接服喪義務的人(如丈夫、宗主等)而服喪。具體釋義如下:

一、核心含義:因間接關系服喪 指服喪者與死者無直接血緣或尊卑關系,但因自身依附于與死者有直接服制關系者(如夫為妻族、臣為君之親屬等),而需按禮制規定服喪。例如:

二、分類與等級(根據《儀禮·喪服》及曆代注疏)

  1. 徒從: 服喪者與死者無直接關系,僅因“從”某人而服喪。如臣為君之母、妻,即純粹因從君而服。
  2. 從服: 服喪者與死者有間接關系,但服喪等級低于其所“從”之人。如妻為夫之父母(舅姑)服“期”(一年),而夫為父母服“斬衰三年”,妻之服低于夫,故稱“從服”。

三、引申含義:遵循與依附 “從服”一詞亦引申出遵循、依附之意,強調行為或立場上的追隨與服從。如《禮記·學記》鄭玄注提及“從服”可指對某種規則或權威的遵從。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對“從服”的釋義明确包含“舊制,臣為君之親屬服喪”及“女子因嫁而為其丈夫親屬服喪”等禮制内容,并引用古籍例證。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2. 《儀禮·喪服》: 中國現存最早的記載喪服制度的禮書,系統規定了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缌麻)制度及“從服”原則。中華書局點校本為權威版本。
  3. 《禮記》鄭玄注(如《大傳》《學記》篇): 漢代經學大師鄭玄的注釋詳細解釋了“從服”在禮制中的具體應用和引申含義。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本收錄。
  4. 清代學者胡培翚《儀禮正義》: 對《喪服》篇中“從服”的類别(徒從、從服)及等級差異有精辟考辨與闡釋。中華書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點校本。

“從服”在漢語詞典學角度,主要指古代喪服制度中因間接社會關系(依附于直接服喪者)而需遵循禮法服喪的行為,并細分為不同類别與等級,後亦引申出遵循、依附的廣義含義。其釋義根植于《儀禮》《禮記》等儒家經典及曆代權威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

“從服”是一個多義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 為姻親或君上的親屬服喪
    源自古代喪服制度,《禮記·大傳》記載服喪規則分為六類,其中第六類即為“從服”。例如:丈夫需為妻子的父母服喪,妻子需為丈夫的家族成員服喪(鄭玄注)。南朝《宋書》記載皇家喪禮中,官員需根據君主親屬的喪服等級調整自身服喪規格。

  2. 歸附、順服
    強調對權威的服從或地域的歸順,如《荀子·非十二子》提到“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史記·五帝本紀》描述黃帝統治時期“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均體現對強盛勢力的臣服。

  3. 遵從
    指對規則或觀念的遵守,如《荀子·儒效》批判亂世中人們反而遵從奸邪之道:“治世之所棄,而亂世之所從服也”。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岸然闇室碧繼翁財貝臣下酬犒出服竄投逮考大王大上造簟文偙儶媠服笃速速耳掴子汾浍甘滋構駕貴品侯門似海話别護谷蟲剪僇賤取賤務湔衣奸狀家屬區節録潔膩激抗贶贈雷大使了尦聯結撩丁六塵留有餘地邏輯性面谀背毀哪能膩味鉗扭欽奉勸服人理僧衆扇箑社隊紳緌食道施琅時曲手行讨集鐵樹花開謝豹花熁鐵石膝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