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三禮圖》。 宋 鄭樵 《<通志>總序》:“今之祭器,出於《禮圖》,徒務説義,不思適用,形制既乖,豈便歆享?”
“禮圖”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文獻背景具體分析:
基本文獻含義
指《三禮圖》,即古代注解《周禮》《儀禮》《禮記》的圖譜類文獻,用于圖解禮制、禮器、禮儀等。例如宋代鄭樵在《通志·總序》中提到祭器形制源于《禮圖》,但因脫離實際而失去實用性。
作為研究方法
禮圖不僅是文獻類型,更是一種通過圖像輔助理解禮學經典的方法。其特點包括:
當代價值
禮圖文獻蘊含古代禮治思想,如規範社會行為、塑造道德準則等,對現代文化傳承與社會治理仍有借鑒意義。
其他釋義
部分詞典提及“禮圖”作為成語,表示“以禮待人,不傷害他人形象”,但此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與原義存在混淆。
禮圖的核心含義圍繞《三禮圖》展開,既是古代禮學研究的圖像化工具,也是禮制實踐的重要載體。其學術價值在當代禮學複興背景下愈發凸顯。
《禮圖》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以圖示形式來闡述禮儀規範、禮節規矩。
《禮圖》的部首是示字旁,筆畫數為11畫。
《禮圖》最早見于《周禮·春官》:會昌四年(公元845年)校勘的《春官集注》:“昔魏文侯及先世諸君子有禮圖,所謂六禮如子。”
《禮圖》的繁體字為「禮圖」。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禮圖》的古時漢字寫法為「禮圖」。
他制作了一張《禮圖》,以圖示形式向大家介紹了婚禮的流程。
禮貌、圖畫、圖解
禮節圖、儀圖
無禮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