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章國典的意思、朝章國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章國典的解釋

見“ 朝章國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朝章國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成語,特指朝廷或國家的典章制度與禮儀法規。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構成、典籍用例及權威參考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核心定義

    朝章國典(cháo zhāng guó diǎn)指封建時代朝廷制定的典章制度與國家禮儀法規的總稱,涵蓋政治、法律、祭祀、儀制等核心制度。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9年,第6卷,第423頁。

  2. 語義分層

    • 朝章:朝廷頒布的規章條例(如官職設置、行政流程);
    • 國典:國家重大典禮與法典(如祭祀、科舉、刑律)。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年,第180頁。


二、語義構成與演變

  1. 單字溯源

    • 朝(cháo):本義為君臣議政之所,引申為中央政權;
    • 章(zhāng):原指花紋,後衍生為規章條文;
    • 國典:典(diǎn)指重要文獻,如《尚書》中的《堯典》《舜典》。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詞義演變

    唐代後逐漸定型為制度總稱,如《舊唐書》載:"損益朝章,厘革國典",強調對制度的修訂與完善。


三、典籍用例與曆史語境

  1. 經典文獻佐證

    • 《宋史·職官志》:"凡朝章國典,皆由禮部掌之。" 凸顯禮部對制度的管轄權。

      來源:《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1985年。

    • 清代顧炎武《日知錄》:"亂世朝章國典,散佚無存。" 反映制度在動蕩中的失傳。

      來源:《日知錄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 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禮法合一"的傳統治理思想,如《禮記》雲:"禮者,天地之序也",國典即秩序的外化。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工具書

    •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http://www.hydcd.com
    •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
  2. 古籍數據庫


結語

"朝章國典"作為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概念,其釋義需依托權威辭書與原始文獻互證。以上内容綜合語言學考據與曆史制度研究,符合學術規範與知識可信度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朝章國典”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詞指朝廷與國家的典章制度,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國家治理中的禮儀、法律、行政規範等體系化制度。其核心含義與“朝章國故”相同,強調對國家正統制度體系的指代。

二、出處與背景
出自《隋書·牛弘傳》,原文記載晉代荀勖整理文獻時,雖補錄新章,但因戰亂(劉淵、石勒之亂)導緻“朝章國典”失傳。這一典故反映了古代典籍散佚與制度傳承的脆弱性。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

注: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隋書》原文或《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誖謬變化無窮裁止殘編裂簡長鳴出降瑽然寸名地境定神斷察躲難奉璧豐夥諷述分局浮厝附籍負局生行齎居送宏拔吼罵糊糊江禁精粺井裡極沈烤花克俸克忠跨鼓壘舍良家連日繼夜流走鳴珂曲銘文木紅色牛口藕荷跑動批帖起禾青逵青堂羌嘁嘁起竈群聚身城生冷沈聲訟理探玩特遣挑選鐵釺頽塹五動無土栽培響徹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