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cord with regular rules] 符合一定的規律
(1).在規定的品級以内。《魏書·後廢帝紀》:“諸有虛增官號,為人發糾,罪從軍法。若入格檢覈無名者,退為平民,終身禁錮。”
(2).符合一定的格律。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 子美 《遣意》二首,皆偏入格。‘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突然而起,似對非對,而不失格律。” 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丁籤·張羽》:“餘得館中副本,其詩專講音節字句,不盡入格。”
“入格”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涵蓋以下幾方面:
基本定義
指“符合标準、規律或格式”。例如在官職選拔或品級評定時,符合規定要求即稱為“入格”。
《魏書》記載:“若入格檢核無名者,退為平民”,此處指官員品級需在制度範圍内。
文學領域的應用
多用于詩詞、文章創作,指符合格律規則。如明代謝榛評杜甫詩句“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為“偏入格”,即雖不完全對仗但符合韻律。
命理學中的含義
指命局符合“正格”結構,屬于傳統命理判斷中的基礎标準。若命局特殊則為“不入格”(外格或偏格)。
現代引申義
可泛化用于形容人或事物達到特定要求。例如求職者若符合崗位條件,可稱其“入格”。
補充說明:需注意古代“入格”多具制度性(如官職品級),而現代用法更側重通用标準的符合性。在文學與命理等專業領域,其含義需結合具體學科背景理解。
入格是一個漢字詞語,是由“入”和“格”兩個字組成。
“入”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它的部首是“入”,筆畫數為2。它表示進入、入門的意思。
“格”也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它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10。它表示規範、品格的意思。
入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中。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符合或達到了規範、标準或要求。它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能力、言行等方面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表現得合乎規範。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入格”。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漢字“入”的形狀更類似一個小人彎腰的樣子,而“格”的部分則由兩個寸字組合而成。整個字形更加簡潔明了。
例句:
1. 他的素質高,言行入格,備受大家敬重。
2. 志願者在社區工作中表現出色,為大家樹立了一個入格的榜樣。
組詞:
1. 格言:具有規範性和智慧性的言論。
2. 格局:指整體的形勢、局面。
3. 規格:定義事物的準則或标準。
近義詞:
規範、标準、合格。
反義詞:
不合格、不入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