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闌殫 ”。疲軟委頓貌。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適有人獻 瓌 ( 蘇瓌 )兔,懸於廊廡間。 瓌 乃召 頲 ( 蘇頲 )詠之。立呈詩曰:‘兔子死闌殫,持來掛竹竿。試将明鏡照,何異月中看。’” 宋 宋祁 《觀文右丞書》:“此事僕敢不勉,正恐闌單淹久,未能成書。”
(2).破碎貌。 唐 劉知幾 《史通·二體》:“必情有所吝,不加刊削,則 漢 氏之志傳百卷,併列於十二紀中,将恐碎瑣多蕪,闌單失力者矣。” 宋 陶穀 《清異錄·闌單帶疊垛衫》:“諺曰:‘闌單帶,疊垛衫,肥人也覺瘦岩岩。’闌單,破裂狀,疊垛,補衲蓋掩之多。”
(3). 唐 代的一種刑具。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二:“每訊囚,必舖棘卧體,削竹籤指……遣仙人獻果、玉女登梯、犢子懸駒、驢兒拔橛、鳳凰曬翅、獮猴鑽火、山麥索、下闌單,人不聊生,囚皆乞死。”
“闌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án dān,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形容孤獨、單調
原指古代宮廷中宦官或嫔妃的孤寂生活,後引申為事物缺乏變化、枯燥無味。例如形容重複的工作或一成不變的環境。
疲軟委頓的狀态
指人或事物顯得疲憊無力。如宋代宋祁《觀文右丞書》中提到“正恐闌單淹久,未能成書”,即表達對時間拖沓的憂慮。
破碎、零散的樣子
唐代劉知幾《史通》中用“碎瑣多蕪,闌單失力”形容文字瑣碎、結構松散。
唐代刑具
曆史文獻中記載其為一種刑具,但具體形制和使用方式已不可考。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中。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開天傳信記》《史通》等唐代典籍。
闌單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阝和單。阝是指部首“邑”的簡化形式,表示與城邑有關的意思。單是指部首“攵”的簡化形式,表示手或者手中的物品。
闌單可以拆分為5個筆畫,其中阝部由3個筆畫組成,單部由2個筆畫組成。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建築結構,指的是位于城市大門前、戶外空間和室内區域之間的分界處,通常有門或栅欄設立。在古代中國,闌單被廣泛用于劃分公共和私人空間。
在繁體字中,闌單的寫法為「闌單」。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存在一定的變化。《說文解字》中記載的「闌」字是用「門」字的上部加上「欄」字表示,表示城門上面的欄杆。而「單」字是用「」字表示,表示拿着杖的手。
以下是一些關于闌單的例句:
1. 城牆上的闌單分割了内外兩個空間。
2. 在古代,闌單被用來限制人們的通行。
3. 大門前的闌單上雕刻着精美的圖案。
與闌單相關的詞彙有:
1. 闌杆:指放在闌單上作為扶手的杆狀物。
2. 闌珊:指夜晚的昏暗,形容情緒低落或疲憊。
3. 闌幹:泛指闌珊或者黃昏時刻。
一些近義詞包括:門,欄杆,屏障。
一些反義詞包括:開放,通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