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殼的意思、地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殼的解釋

[the earth's crust] 主要由結晶岩石構成的地球外層,其厚度隨地點的不同而不同,但大概任何一處均不超過幾十公裡,且和它下面的密度較大但不那麼硬的物質不同

詳細解釋

地球表層部分,平均厚度約為三十至七十公裡。 徐遲 《地質之光》:“似乎可以假定,由于南北向的擠壓,這部分的地殼先是被剪切,然後又被張裂了。” 楊朔 《永定河紀行》:“恰恰在‘冰川擦痕’的周圍,數不盡的工人、農民正用全力在開山劈路,修築運河。這不止是擦一擦,而是在改造地殼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地殼是地球最外層由固态岩石構成的圈層,厚度約5-70公裡,直接與人類活動相關。其核心特征如下:

1. 結構與分類

2. 化學成分 氧(46.6%)、矽(27.7%)、鋁(8.1%)為主要元素,三者合計占比超80%,鐵、鈣、鈉等金屬元素次之,這種富矽鋁的特征被稱為"陸殼化學分異"。

3. 地質界面

4. 動力學意義 作為闆塊構造的載體,地殼運動引發90%的地震和火山活動。洋殼通過俯沖作用以每年2-15厘米速度循環,約2億年完成一次全球更新,這一過程維系着地球的物質平衡。

5. 特殊地殼類型 過渡型地殼存在于海陸交彙處,如大陸架區域;而月球地殼平均厚度約50公裡,火星地殼最厚處達100公裡,反映類地行星演化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地殼 地殼是指地球外部的固體殼層,它包裹着地球的整個表面。它是地球的最外層,與地球其他部分相比,地殼是最薄的一層。地殼由岩石和礦物質組成,是地球上生物生活和人類活動的基礎。接下來,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地殼"這個詞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地殼"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漢字是"土",拆分部首是"土"字,它表示與土地、大地相關的意思;第二個漢字是"寸",拆分部首是"寸"字,它表示長度單位。整個詞"地殼"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土"字的3畫和"寸"字的3畫。 "地殼"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古人将地球的表層比喻為覆蓋在上面的殼,因此稱之為"地殼"。在繁體字中,"地殼"的寫法依然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地殼"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以"土"和"寸"兩個字構成。這反映了古人對地殼這一概念的認識和觀察。 以下是關于"地殼"的一個例句:地殼是地球表面較薄、較冷的一層。 與"地殼"相關的組詞有地下、地面、地理等。 "地殼"的近義詞有地皮、地表等,它們都指地球表面的實體。 "地殼"的反義詞是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的一部分,與地殼相對立。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對"地殼"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