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遍聽。 三國 魏 邯鄲淳 《上受命述表》:“自民主肇建,歷聽風聲, 陶唐 為盛, 虞夏 受終。” 南朝 宋 顔延之 《贈王太常》詩:“歷聽豈多工,唯然覯時哲。”
“曆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現代使用較少。以下是詳細解析:
曆聽(拼音:lì tīng)意為“遍聽”,即廣泛、全面地聽取或經曆聽聞。該詞由“曆”(意為遍及、經曆)與“聽”(聽取)組合而成,強調廣泛性。
三國魏·邯鄲淳《上受命述表》:
“自民主肇建,歷聽風聲,陶唐為盛,虞夏受終。”
釋義:自民主初建,遍聽各方聲音,唐堯時代最為興盛,夏禹繼承大統。
南朝宋·顔延之《贈王太常》詩:
“歷聽豈多工,唯然覯時哲。”
釋義:廣泛聽聞未必需要太多技巧,隻需遇見明哲之士即可。
(來源:)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曆聽”解釋為“曆經時間的考驗而變得聰明”,認為“曆”指經曆,“聽”指傾聽。但此釋義未見于古典文獻,可能是現代對字面的重新解讀,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
《曆聽》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經曆過的、親身聽過的”。這個詞通常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曾經經曆過或親身目睹的事情。
《曆聽》的部首是“吉”,拆分後可以分為“廠”、“口”和“乛”。
根據《康熙字典》,《曆聽》的總筆畫數為8。
《曆聽》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它是由“曆”和“聽”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的。
在繁體字中,“曆聽”可寫作“歷聽”。
根據古代字書《說文解字》的記載,古代漢字“曆”的寫法較為複雜,可以分為多個不同的寫法。而“聽”的古代寫法則是“耳”。
1. 這部電影讓我曆聽到了真實的曆史。
2. 隻有親身曆聽過,才能真正理解那種痛苦。
3. 我們應該傾聽老人們的曆聽,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智慧。
曆史、曆程、曆經、聽課、聽講、聽從
經曆、親身經曆、親曆、目睹、親見
傳聞、聽說、傳聽、不聞不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