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央政府五官署。 晉 、 南朝 宋 、 齊 、 梁 、 陳 及 北魏 設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秘書省、集書省,并稱“五省”。 隋 以殿内省(一說内侍省)、尚書省、門下省、内史省、秘書省為五省。參閱《通典·職官一》。
“五省”是古代中國不同時期中央政府的五個重要官署合稱,具體組成因朝代而異:
晉、南朝及北魏時期
包括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秘書省、集書省,主要負責行政、文書、機要等事務。
隋朝時期
隋初調整為殿内省(或内侍省)、尚書省、門下省、内史省(原中書省)、秘書省。大業三年(607年)後,殿内省與尚書、門下、内史、秘書合稱五省。
職能特點
尚書省為核心行政機構,門下省掌審議,中書/内史省負責诏令起草,秘書省管典籍,集書省(南朝)或殿内省(隋)則涉及宮廷事務或禮儀。
其他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五省”可能指現代五個省份(如河南、山西等),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曆史依據,主流解釋仍以古代官署為主。
《五省》是一個詞語,意為五個省份。在中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别行政區。在這些省份中,有一部分被稱為《五省》。
《五省》這個詞由“五”和“省”兩個漢字組成。
1. “五”的拆分部首是“二”,它是一個基本的漢字部首,常表示“數字”或“數量”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4。
2. “省”的拆分部首是“示”,也是一個基本的漢字部首,通常表示“官署”或“職務”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6。
《五省》這個詞的來源是用來指代中國的五個省份。這五個省份是指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湖北省和陝西省。這個用法一般在古代及文言文中出現。
《五省》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将《五省》的古代寫法用現代漢字形式表示:「五省」。
1. 《五省》指的是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湖北省和陝西省。
2. 他在中國旅行時,遊覽了《五省》的風景地。
1. 五邑(指廣東省梅州市、揭陽市、潮州市、汕尾市和汕頭市)
2. 五樓(指建築物中的第五層)
3. 五彩(指豐富多彩的顔色)
五個省份
其他省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