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三桂的意思、吳三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三桂的解釋

吳三桂(1612-1678) : 清代藩王。字長白,高郵(今屬江蘇)人。明末擔任遼東總兵,駐防山海關。李自成攻占北京後,他與農民軍為敵,引清兵入關,受封為平西王。又為清兵先驅,鎮壓陝西、四川等地農民起義軍。後又攻入雲貴地區,俘殺南明永曆帝。鎮守雲南,擁兵割據。康熙帝下令撤除藩王後,他發動叛亂。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大周。不久病死軍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明末清初著名政治、軍事人物,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生于遼東。其父吳襄為錦州總兵,舅舅祖大壽是遼東名将,家族背景顯赫。

一、生平與主要事迹

  1. 明朝時期
    早年以武舉入仕,崇祯年間任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後,吳三桂因陳圓圓被擄(據傳)及政治權衡,選擇降清,引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受封平西王。

  2. 清朝時期
    助清廷鎮壓農民軍和南明勢力,1661年俘殺南明永曆帝,晉封平西親王,與耿精忠、尚可喜并稱“三藩”。1673年因康熙撤藩起兵反清,1678年在衡陽稱帝,國號“大周”,同年病逝。

  3. 家族結局
    其孫吳世璠繼位後,三藩之亂于1681年徹底失敗,家族遭清廷清算,僅少數後裔逃至貴州隱姓埋名。

二、曆史評價

吳三桂一生經曆複雜,既是明朝叛将,又是清朝功臣,最終成為反清領袖。其選擇深刻影響了明、清兩代政權更疊,但也因反複無常被後世诟病。現代史學界對其評價多強調時代背景下的矛盾性,而非單純以“漢奸”或“英雄”定義。

三、補充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軍事策略或家族細節,可查閱權威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吳三桂

吳三桂是一個名字,也可指代曆史人物。下面将對吳三桂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意思

吳三桂是一個人名,指的是明末清初時期的将領吳應熊的第三子吳三桂。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吳三桂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蔔”、“口”和“木”。其中,“蔔”是第七個部首,表示蔔筮;“口”是第三個部首,表示口腔;“木”是第七十七個部首,表示木頭。整個名稱共有9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吳三桂的來源是明末清初的曆史人物,他在中國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繁體中,吳三桂的書寫形式和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吳三桂的字可能寫作「吳三桂」,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别。

例句

1. 吳三桂在中國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 吳三桂被封為親王。

組詞

吳家、三子、桂樹。

近義詞

無。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