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耄耋的意思、耄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耄耋的解釋

猶高齡,高壽。 三國 魏 曹操 《對酒》詩:“人耄耋,皆得以壽終。”《北史·尉元傳》:“雖老、更非官,耄耋罔祿,然況事既高,宜加殊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锺生》:“君無大貴,但得耄耋足矣。” ********* 《青春》:“斯則人類之壽,雖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奮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於無盡青春之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耄耋(mào dié)是漢語中一個典雅的古語詞,專指高齡老人,蘊含對長壽的敬重。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義溯源與年齡界定

  1. “耄”的本義

    指約70至90歲的高齡階段。《禮記·曲禮上》載:“八十、九十曰耄。”《漢語大詞典》明确“耄”為“年老,高齡”之義,常形容精力衰頹的極老狀态。

  2. “耋”的考釋

    多指80歲左右。《說文解字》注:“耋,年八十曰耋。”《爾雅·釋言》亦以“耋”為老邁之稱。

  3. 複合詞“耄耋”

    二字連用泛指80至90歲的暮年,如《鹽鐵論》中“耄耋老翁”即形容須發皆白的長者。


二、文化意涵與象征意義


三、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耄耋:指老年;高齡(多指八九十歲)。

  2. 《漢語大詞典》

    耄:年老,古稱約七十至九十歲。耋:老;壽高。合稱喻高壽。

  3. 《辭海》(第七版)

    明确“耄耋”為“年老之謂”,并引《詩經·大雅·闆》“匪我言耄”佐證其古義。


四、相關概念辨析


文獻來源說明

本文釋義綜合引自《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禮記》《說文解字》等權威典籍,并參考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庫藏文獻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耄耋”是漢語中形容高齡老人的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文化背景

  1. 出處:最早見于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表達對長壽的願景。
  2. 性别差異:古時男性稱“壽”,女性稱“福”,但“耄耋”無性别限制。
  3. 其他年齡稱謂:
    • 襁褓(嬰兒)、垂髫(童年)、及笄(女15歲)、古稀(70歲)、期頤(100歲)等。

三、用法與延伸


四、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對“耄”“耋”的年齡界定略有差異,如《禮記》将“耄”劃為八九十歲,《北史》則稱七十為“耋”,可見古代對高齡的表述較靈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年齡稱謂體系,可參考《禮記》或權威詞典(如、6、7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抱拳邊賦别袂避妍布哨慘懔層累持蠡測海斷頭鬼梵王宅飛髾豐幹桻子覆鹿尋蕉幹賞狗走蝦蟆泉衡慮困心魂搖魄亂戶席醮壇擊戾擊撲九節鞭俊倈隽俗铠鑐會計鵾絃枯塹類告龍椅鸾纛旅遊賣舌牤子牽牛織女擎天柱全勤權知缺逸入銜三段碑上下其手燒飯升帳射月授衣月誰肯疏落镗镗縚線添壽團總外舉吾俦五門四關廂仙伯線形動物消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