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的意思、耄耋的詳細解釋
耄耋的解釋
猶高齡,高壽。 三國 魏 曹操 《對酒》詩:“人耄耋,皆得以壽終。”《北史·尉元傳》:“雖老、更非官,耄耋罔祿,然況事既高,宜加殊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锺生》:“君無大貴,但得耄耋足矣。” ********* 《青春》:“斯則人類之壽,雖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奮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於無盡青春之域?”
詞語分解
- 耄的解釋 耄 à 年老, * 十歲的年紀:老耄。耄耋之年。 昏亂。 筆畫數:; 部首:耂; 筆順編號:
- 耋的解釋 耋 é 年老,七八十歲的年紀:耋期。耄耋之年。 筆畫數:; 部首:耂;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耄耋”是漢語中形容高齡老人的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mào dié(ㄇㄠˋ ㄉㄧㄝˊ),兩字均為去聲。
- 字義:
- 耄:原指八九十歲的老人,出自《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後泛指七十歲以上的高齡。
- 耋:指七八十歲,《說文解字》解釋為“年八十曰耋”,後也泛稱老年。
- 合稱:“耄耋”連用多代指八九十歲的老人,強調年齡極高。
二、文化背景
- 出處:最早見于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表達對長壽的願景。
- 性别差異:古時男性稱“壽”,女性稱“福”,但“耄耋”無性别限制。
- 其他年齡稱謂:
- 襁褓(嬰兒)、垂髫(童年)、及笄(女15歲)、古稀(70歲)、期頤(100歲)等。
三、用法與延伸
- 近義詞:古稀、花甲(均指老年,但具體年齡不同)。
- 反義詞:垂髫(幼年)、黃口(兒童)。
- 例句:如“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社區關懷耄耋老人”。
四、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對“耄”“耋”的年齡界定略有差異,如《禮記》将“耄”劃為八九十歲,《北史》則稱七十為“耋”,可見古代對高齡的表述較靈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年齡稱謂體系,可參考《禮記》或權威詞典(如、6、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耄耋》是什麼意思?
《耄耋》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年老衰弱的樣子或年事已高的老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耄耋》的部首是耳(ěr),總共有9畫。
來源
《耄耋》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節南山》:“耆耆輩老,耄耋不寐。”
繁體
《耄耋》的繁體字為「耄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篆書中,耄耋的寫法是「耄」+「耆」+「又」,表示了年老衰弱的意思。
例句
1. 爺爺已經耄耋了,需要我們的照顧。
2. 這位老人已經耄耋,步履蹒跚。
組詞
耄耋年華、耄耋之年
近義詞
年邁、年老、年高
反義詞
少年、壯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