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氷的意思、镂氷的詳細解釋
镂氷的解釋
見“ 鏤冰 ”。
詞語分解
- 镂的解釋 镂 (鏤) ò 雕刻:镂花。镂刻。镂空。镂骨銘心(喻感激或牢記不忘)。镂月裁雲(喻巧奪天工的制作)。镂塵吹影(喻徒勞)。 可供刻镂用的剛堅的鐵。 古同“漏”,孔穴。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氷的解釋 氷 ī 同“冰”。 筆畫數:; 部首:水;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镂氷"(lòu bīng)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字面意思為“雕刻冰塊”。其核心含義在于比喻徒勞無功、白費力氣的行為或事物虛幻不實、難以持久。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核心意象
- 镂 (lòu):本義指雕刻金屬或堅硬材料。《說文解字》釋為“剛鐵可以刻镂”,強調精細雕琢的動作。
- 氷 (bīng):即“冰”的古體字,指水在低溫下凝結成的透明固體,質地脆硬但遇熱即融。
- 意象組合:将“雕刻”這一需要持久、留痕的動作施加于“遇熱即化”的冰上,構成強烈反差,生動傳達努力注定無效、成果無法留存的隱喻。
二、深層含義與用法
- 徒勞無功:指花費巨大心力卻無法達成目标,如同在冰上雕刻,最終痕迹隨冰消融而消失。強調努力與結果的巨大反差。
- 虛幻不實:形容事物看似精緻美好,實則根基脆弱、難以持久,如同冰雕雖晶瑩剔透卻無法抵禦陽光。
- 文學修辭:常用于詩詞文章,批判不切實際的幻想、無效的付出或注定失敗的計劃,帶有警醒與諷刺意味。
三、典故與權威引用
此詞雖非單一典故,但其意象廣泛見于古籍:
- 《漢書·東方朔傳》 有“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镂冰雕朽,終無成功”之句(班固《漢書》卷六十五),明确将“镂冰”與“雕朽”(朽木)并列,喻指徒勞。
- 《鹽鐵論》 亦有類似表述,批判虛浮不實之事。
- 曆代文學應用:如宋代詩人筆下常以此意象喻指短暫易逝的功名或徒然的努力。
四、現代釋義與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釋義:“雕刻冰塊。比喻徒勞無功或事物虛幻不實。”
- 《辭海》(第七版)釋義:“在冰上雕刻。比喻白費力氣,沒有結果。”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列詞條,但其意象作為文化共識存在于相關成語(如“镂冰雕朽”)的釋義中。
“镂氷”以“刻冰”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喻體,凝練表達了努力無效、成果虛幻的深刻哲理,是漢語中極具畫面感和警示意味的詞彙。其含義曆經千年沉澱,至今仍用于批判不切實際的行為或形容注定失敗的努力。(主要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海》)
網絡擴展解釋
“镂氷”是“镂冰”的異體寫法,本義指雕刻冰塊,後多用于比喻徒勞無功的行為。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
字面含義
該詞由“镂”(雕刻)和“冰”組成,字面意為在冰塊上進行雕刻。古代文獻如《鹽鐵論》提到“畫脂镂冰”,即指在油脂或冰上刻畫,比喻缺乏實質基礎的努力。
-
比喻意義
常引申為徒勞無功的象征。如宋代黃庭堅詩句“镂冰文字費工巧”,強調表面精緻卻無實用價值;唐代劉知幾《史通》稱“镂冰為璧不可用”,也暗含此類批判。
-
文化衍生
部分文獻(如)提到镂冰可作為冰雕藝術,但作為成語使用時,更側重其負面象征意義,強調缺乏持久性或實際效用。
示例用法
- 古籍引證:漢代桓寬《鹽鐵論》用“若畫脂镂冰”批評浮誇學風。
- 現代語境:可形容投入大量精力卻無成果的項目,如“這項研究如镂冰雕朽,終無實際應用”。
别人正在浏覽...
百祿兒杯中兵費撥降倡條冶葉察言觀行楚水吳山大抵斷鶴繼凫獨見堕落發意飛來禍豐霸風吹草動伏路感附勾拽豪銳豪肆厚道互合火雲加惠截流計功受賞鏡清禁院巨手科比叩馬亮藿藿賣空虛茫乎排山倒海烹然普耳遷召青螺慶緜祇樹林乞援然犀角觞客食日水車私議訟案送丸蘇複隨才器使騰倚帖文頑健葦箫萎哲甕盡杯幹五銑衣鄉壯霞绡霧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