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戒儆 ”。警戒。 明 劉基 《<唱和集>序》:“縱不能救當時之失,而亦可以垂戒警于後世。” 明 沉鲸 《雙珠記·刑逼成招》:“為營長轄衆兵,朝夕銅魚常戒儆。”
“戒警”是由“戒”和“警”組成的詞語,其核心含義與“警戒、防備”相關。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語構成與基本含義
使用場景與延伸意義
與“警戒”的區别
“戒警”屬于較少用的書面表達,現代語境下多被“警戒”“警惕”等詞替代。如需引用古籍或強調内在防備意識時,可酌情使用該詞。
戒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警惕和戒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戒和警。
戒字的部首是手部(扌),它的總筆畫數為7。
警字的部首是言部(言),它的總筆畫數為19。
戒警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戒的本義是對自己的行為加以規範和約束,警的本義是警惕、警戒。結合在一起,戒警就表達了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的謹慎和警覺。
戒警的繁體字為"戒警",沒有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對于戒警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在現代漢字中,戒警的寫法保持一緻。
1. 大家要時刻保持戒警的心态,防範意外的發生。
2.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十分戒警,不麻痹大意。
1. 戰戒: 意為提醒自己時刻保持謹慎和警惕。
2. 警戒: 意為保持高度警覺,提前做好準備。
提醒、警惕、警覺。
放松、怠慢、疏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