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獲麟的意思、獲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獲麟的解釋

(1).指 春秋 魯哀公 十四年獵獲麒麟事。相傳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筆。《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 杜預 注:“麟者仁獸,聖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 仲尼 傷 周 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脩中興之教。絶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 唐 李白 《古風》之一:“希聖如有立,絶筆於獲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記·太史公自序》:“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年,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絶。”《舊唐書·文苑傳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體例,自獲麟後,歷 秦 漢 至於 後魏 ,著紀年之書,謂之《元經》。”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一節:“獨至獲麟以後,迄於 秦始 ,實為 中國 社會變動最劇之時代。”

(3).指 漢武帝 太始 二年捕獲白麟事。《漢書·武帝紀》:“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見上帝,西登 隴首 ,獲白麟以饋宗廟。”《後漢書·班彪傳》:“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馬遷 ……據 楚 漢 列國時事,上自 黃帝 ,下訖獲麟,作本紀,世家、列傳、書、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絕筆。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無涯之智,餘将養性養神,獲麟於《金樓》之制。” 唐 唐彥謙 《吊方幹處士》詩之一:“别號行鳴雁,遺編感獲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獲麟”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典故性詞語,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文學背景。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核心含義

  1. 春秋魯哀公獲麟事件
    指公元前481年魯哀公狩獵時捕獲麒麟之事。相傳孔子因這一事件感歎“道窮”,遂停止編撰《春秋》。

    • 《春秋·哀公十四年》記載:“春,西狩獲麟。”杜預注稱,麒麟象征聖王嘉瑞,孔子因周道衰微而絕筆。
  2. 代指春秋末期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以“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年”指代春秋結束後的曆史階段。

  3. 漢武帝捕獲白麟
    公元前95年,漢武帝在隴首獲白麟,被視為祥瑞,載入《漢書·武帝紀》。

  4. 喻指著作絕筆
    李白《古風》中“絕筆于獲麟”即用此典,引申為文人封筆或作品終章。

二、文化象征

麟為傳說中的仁獸,《獲麟解》(韓愈)描述其“靈異、祥瑞”,外形獨特且“非家畜”,象征罕見而未被認知的德行。這一意象常被用于文學中表達對理想失落或時代變遷的感慨。

三、引用建議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春秋》《史記》《漢書》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獲麟的意思

《獲麟》(huò lín)是一個成語,指獲得了稀有的貴重之物,類似于“得到珍寶”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獲麟》的部首是“蔔”和“麥”,部首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2和11。

來源及繁體

《獲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傳說故事。據說有一位皇帝騎着馬在山中追逐麋鹿,結果卻意外地遇到了一隻神奇的麟。這隻麟被人稱為“獲麟”,它身上有着珍貴的皮毛和角。這個成語由此而來,形容獲得珍貴之物。

在繁體字中,獲麟的寫法為「獲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獲麟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寫法。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寫法是「獲琳」,使用了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的字形。

例句

他在拍賣會上獲得了一幅名家的畫作,真是獲麟之喜啊。

組詞

獲禅、獲勝、獲得、獲獎、獲利

近義詞

得珍貴、獲益、獲財富

反義詞

失珍寶、失去、失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