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渚的意思、林渚的詳細解釋
林渚的解釋
林池。《文選·陸機<拟庭中有奇樹>詩》:“躑躅遵林渚,惠風入我懷。” 劉良 注:“言……躑躅思念循於林池之上。”
詞語分解
- 林的解釋 林 í 長在一片土地上的許多樹木或竹子:樹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澤;b.喻叢集的處所)。 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書林。藝林。碑林。儒林。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渚的解釋 渚 ǔ 水中小塊陸地:洲渚。渚田。鼋頭渚(中國江蘇省無錫市太湖邊的一處著名風景區)。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林渚”是一個富有詩意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樹林與水中小洲相接的地方,常用來描繪一種水木交融、清幽自然的濱水景緻。
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的詳細解釋:
-
詞義解析
- 林 (lín): 本義指成片的樹木或竹子,即樹林、森林。引申為聚集在一起的同類事物。
- 渚 (zhǔ): 本義指水中的小塊陸地,即小洲、水中的小塊平地。《爾雅·釋水》雲:“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 林渚 (lín zhǔ): 兩字結合,構成一個偏正或并列結構的複合詞。它描繪的是一種特定的自然景觀:樹林延伸到水邊,與水中的小洲相接壤或相互映襯的區域。這個意象常帶有清幽、靜谧、遠離塵嚣的意境,多見于古典詩詞和描寫自然風光的文章中。
-
出處與用法
“林渚”一詞常見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是山水詩和遊記中,用以點染環境,營造意境。
- 例如,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在《入東道路詩》中寫道:“陵隰繁綠杞,墟囿粲紅桃……隱轸邑裡密,緬邈江海遼。滿目皆古事,心賞貴所高。魯連謝千金,延州權去朝。行路既經見,願言寄吟謠。”雖然此句未直接出現“林渚”,但其描繪的正是林渚般的景緻(樹林、濕地、遙遠的水域),體現了這類詞彙的典型應用場景。後世詩人也常用“林渚”直接入詩,如唐代詩人儲光羲等。
- 它常作為名詞,在句中充當主語、賓語或定語,如“泛舟林渚間”、“林渚映天色”、“林渚的清風”。
-
近義詞
可以表達類似自然景觀或意境的詞彙包括:
- 洲沚 (zhōu zhǐ): 水中的小塊陸地。
- 汀洲 (tīng zhōu): 水邊平地或小洲。
- 江臯 (jiāng gāo): 江岸,水邊高地。
- 水湄 (shuǐ méi): 水邊。
- 澤畔 (zé pàn): 湖澤之畔。
- 溪澗 (xī jiàn): 山間的小河溝,也指有溪流的山谷地帶(與林渚的濱水特征有部分重疊)。
引用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該權威詞典收錄了“林渚”詞條,對其基本含義進行了界定,即“樹林與洲渚。泛指林野水澤之地”。
- 《文選》及謝靈運詩歌研究 (相關文獻, 如中華書局版《文選》): 謝靈運作為山水詩派的開創者,其詩歌大量描繪了包含“林渚”意象的自然風光,是理解該詞文學意蘊的重要來源。後世詩評和選本常引用其詩作為例證。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對“林”和“渚”的單獨釋義清晰準确,為理解複合詞“林渚”提供了基礎。
- 《爾雅》(中華書局影印本或權威注疏本): 作為最早的訓诂書,《爾雅·釋水》對“渚”的定義是理解其本義的關鍵依據。
- 《漢語同義詞詞典》(張志毅等主編, 商務印書館): 在辨析與“林渚”相關的近義詞(如洲沚、汀洲等)時,此類詞典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林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
指林池或林木與水中小洲相映的自然景觀,即樹林與水域交錯的區域。該詞由“林”(成片的樹木)和“渚”(水中小塊陸地)組合而成,強調自然環境中植被與水體的交融。
-
出處
最早見于《文選·陸機<拟庭中有奇樹>詩》中的“躑躅遵林渚,惠風入我懷”,劉良注解為“在林池之上徘徊思念”。
二、引申與地理指向
-
曆史地名
林渚亦稱白雁坡,位于今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嶽口村,曾為古代軍事要地。例如,晉代鄧遐、朱序曾在此擊敗燕軍。
-
文化意象
作為文學意象,常用來描繪幽靜的自然環境,如陸機詩中通過“林渚”與“惠風”營造出恬淡意境,表達對自然或情感的眷戀。
三、補充說明
- 拼音:lín zhǔ(ㄌㄧㄣˊ ㄓㄨˇ)。
- 近義詞:林池、洲渚。
- 注意: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地名記載。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其作為普通詞彙或專有地名的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曆史事件或詩詞引用,可查閱《文選》或地方志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保扞蹦豆兒布筆財谷成誦叱罵踳落黨旗頂踵盡捐鬥雞犯幹芳春方寸萬重防護堤風波亭附比負枉負重緻遠購銷詭冒蠱疾好高鹜遠黃麾驩笑呼和活人書奸徒憍蹇角錢家蔬饑疠精氣九丹九思軍機誇麗剌撒裡役面盤子秘省内閑泥犂乾耗青冥靶輕油秦七蛆皮人才内閣人生如寄神粹事假太煞鐵棓外蕃亡賴子穩妥無頭公案銜蟬奴謝媒錢西湖